第69章 少年的厨艺(1 / 1)

“哥!够了...给正阳留着。”罗玲赶紧劝阻住大哥。

“阿芷她够吃了。”她看向女儿,吩咐道。

“阿芷,赶紧多谢舅伯。”

李筠芷接过“舅伯”手里的大白兔奶糖,迫不及待的撕开包装纸,放到嘴里吸溜起来。

“嗯!嗯!多谢舅伯。”含糊不清说话声。

罗建军从妹夫手里,拽过重一点的东西,绑到自行车上,轻声道。

“走了,回家了,我等哈叫一辆三轮车。”

“你们坐三轮车走,我骑自行车,在后面跟着就行。”

花溪镇这几年打工的人越来越多,手上都有点闲钱,每次从外面回来都是大包小包,提着实在不太方便。

有些心思活跃人,瞅准这个赚钱的机会。

他们会找点关系,提前“拜”个码头,从外面弄一辆二手的三轮车,花点钱找人捣鼓一番,车厢里再放几把板凳。

一个个简易的三轮客车应运而生。

无牌无证。

“大哥,等下再走。”

李学平赶紧拉住大舅哥,轻声道。

“我们得去趟治安所,拿一下自行车。”

罗建军听妹夫说,自行车到了,高兴的很,神情急切,催促道。

“学平,那得赶紧走,要不然等下没人。”

“我们先去,取自行车。”

他们一行人,有说有笑的来到花溪镇的治安所大门口。

李学平一个人进去,找到治安所的值班室,敲了几声房门,开门的是一个年轻的治安员。

他说明来意。

年轻的治安员态度立马变得恭恭敬敬,领着他去保管室,取了寄存的自行车。

他亲自把李学平,送到治安所外面。

一个年长的治安员,看着李学平一行人推着自行车远去的背影。

他神情疑惑,轻声询问身旁,年轻的治安员。

“小周,那个年轻的男人是谁?”

“你怎么,这么客气。”

“李哥,我也不清楚,王所安排我接待的。”小周摇了摇头,找了一个理由搪塞过去。

怕言多必失。

王所交代过他,保密且不要多问,确认身份后,客客气气的接待就行,王所给他透露过一句。

体制内,并且是市里下来的人。

小周也有自己的小心思。

“大哥,你看下这车怎样。”李学平拍了拍自行车座椅。

“好车,好得很。”罗建军高兴的很,轻呼道。

他见猎心喜,骑着自行车溜了两圈,自行车对他有点小,但对罗正阳刚好合适。

“学平,麻烦你了,等下到家了,我把钱还给你。”他很感谢妹夫,轻轻的拍了拍李学平的肩膀。

“哥,走了,钱的事,我们回家再说。”罗玲催促自家大哥。

上午的舟车劳顿,她有点饿了。

“走了........回家了!”

……..........

夏天的厨房。

柴火灶的两口灶台里,都烧着火,给本来就很热的厨房,增加了许多热量。

温度都上升了好几度。

厨房里暂时又不能吹电风扇,要不然会变成漫天飞舞,只能硬扛厨房里的高温。

让有点闷热的厨房,更加燥热难耐。

“铿里框朗!........。”

锅铲在铁锅里翻炒的声音。

“铛!......滋滋!......。”

一少年稍微踮着脚后跟,扶着灶台,拿着一个长长的锅铲不停的翻炒。额头上渗出汗水,遮住眼睛,他不时的用手抹掉。

“嗯!有点香味了。”锅里散发的焦香味,直扑鼻子。

他连忙询问身后忙碌的母亲,轻声道。

“妈!....妈!你过来看哈!”

“你看下,我的“泡儿”炒的怎样?”

“可以了不。”

“【厨艺】熟练度+1。”

他拿着锅铲继续在锅里翻炒,没有停下手里的动作。为了确保每颗米粒受热均匀,铲子从锅的边缘缓慢向中心翻动,

再从中心向边缘翻动。

重复这一套动作,眼睛细心的观察大米的状态,翻炒时不能让其黏在一起。

黏在一起时,他会用铲子及时分开。

每颗小小的米粒,悄然的在发生变化,在慢慢的膨胀变大。

“噼里啪啦!”偶尔有米粒蹦起来爆开,发出轻微的声音。

冯桂香这时正在用筷子,搅拌铁盆里的面粉,把刚加进去的两个鸡蛋和匀,不时的加点清水进去。

她在准备“煎花”的包裹料。

她听到儿子的询问声,停下手里的动作,往锅里瞅了一眼,轻声道。

“正阳,你再炒炒!差了点火候。”

“都没有完全爆开。”

“嗯!好的,我再炒炒。”

罗正阳一边翻炒,一边询问母亲的窍门秘诀,【厨艺】在稳步提升。

“【厨艺】熟练度+1.......+1.....。”

片刻后,一锅纯白色泛着金黄的“泡儿”诞生在他手里,散发着浓郁的米香。

谷物的香气让人倍感亲切。

他连忙把“泡儿”用锅铲,从锅里铲了出来,放到竹筛里筛掉热盐。

“妈!你尝下好吃不。”罗正阳带着些许炫耀神情,想要让母亲先品尝下。

“好!我尝下!”冯桂香洗了一把手,用干抹布擦干手。

她抓了一把还有一点热乎气的“泡儿”。

“嘎吱!.......嘎吱!.......。” 放到嘴里尝了起来,眼前一亮。

“好吃的很,比我炒的还好。”

她给儿子竖起了大拇指,夸赞起来。

“正阳,你好厉害!”

“你自己尝尝,味道很好吃的。”

罗正阳早就被这扑鼻的香气,勾起了肚子里的馋虫,顾不上洗手,直接抓了一把放到了嘴里。

“嘎吱!.......嘎吱!.......。” 吃”泡儿“的咀嚼声。

“嗯!.............。”他闭上眼睛,品味自己的劳动成果。

颗颗恰到好处的酥脆,热盐的炒制让其入口带着一丝丝咸香,配合它原有的浓郁米香味,一种满足的口感在罗正阳的嘴里爆开。

好吃到爆的感觉充斥内心。

回味无穷。

“泡儿”不愧是喝擂茶的最佳拍档。

混着擂茶喝会有一种奇妙的感觉。

罗正阳在母亲的指导下,接下来大展身手,灶台完全成了他,展示厨艺的小舞台。

行云流水般完成每一道配菜、小吃。

没有丝毫的差错,而且做的更好吃,更美味。

色香味俱全。

“滴答!....滴答!.....。”时间在罗正阳两人的忙碌中一晃而过。

油糍粑、炸米皮儿、炸花生米、油炸锅巴、煎花、酸辣藠头、粢粑、辣洋姜、糖油粑粑、辣豆腐干等二十多个配菜。

陆陆续续的在他手里诞生。

午时末尾。

罗正阳搬了一把椅子坐在餐桌旁,电风扇吹出的凉风,驱走身上的燥热,些许疲劳得到恢复。

享受忙碌过后的闲暇时光。

他长舒了一口气,轻叹道。

“呼!...终于忙完了!”抬眼看向餐桌上。

他被眼前的场景惊讶到。

“这是自己做的?”都是他一上午忙碌的成果。

餐桌上的配菜、小吃堆成小山。

层层叠在一起。

应有尽有,丰盛的很。

“哇啊!.......好多。”他惊叹道。

“汪汪!汪汪!”大黄的眼睛眨巴眨巴起来,嘴里流着口水,蠢蠢欲动的盯着餐桌。

等着上面掉食物。

狗界规矩,掉在地上的都是它的。

“大黄,你可不要打主意啊!”罗正阳撸了一把大黄,叮嘱道。

要是真掉地上,大黄绝对不会放过。

“正阳,你现在的厨艺不得了。”冯桂香从厨房里出来,面带微笑,夸赞道。

“比妈妈都厉害。”

今天的主力军是罗正阳,大部分的活都是儿子做的。她就打打辅助,动动嘴指导了一下。

她今天轻松得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