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把权力关进牢里(1 / 1)

把权力关进牢里

把权力关进牢里

舍本逐末,竞奢之风,已经吹遍了南衙和浙江两地,这是张居正在京堂看不到的景象,而且已经引起了李乐的担忧,他这次回京叙职,主要还是为了此事而来。

大量白银涌入,导致的江南地面,金钱至上。

“金钱无所不能,甚至在逐渐成为衡量善恶、对错、是非的标准,以致于人人都对金钱顶礼膜拜,相信钱能通鬼神,有钱能使磨推鬼。”李乐忧心忡忡的说道:“诚然,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但还是过于剧烈了。”

大量白银的涌入,并且在南衙堰塞,造成了李乐看到的局面。

李乐试图研究这种风气背后的原因,在南衙,随着生产资料的不断集中,生产分工的不断明确,商品的逐渐充裕,衡量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白银,似乎成为了可以购买一切的一般等价物,甚至可以决定他人命运的神奇力量,进而产生对金钱的崇拜,最终的结果就是金钱至上。

“玉壶坊有一青楼,可以送花篮,和京师一样都是一百两银子一盆,十盆是一千二百两,这多买反而更贵,越贵反而越有人买,何其怪哉?千金散去只为博美人一笑,得众人夸赞,争相竞富。”

“织锦坊有一织娘,本来许了人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三媒六聘已定,正是风光嫁人之时,可到了嫁娶之日,这织娘的娘家又要五两银子下轿的钱,这夫家拿不出这下轿之钱,这轿夫抬着新娘转头就走回了娘家,弄的前来吃席的亲朋,也是无可奈何。”

“这股风气也蔓延到了南衙的国子监,我初到南衙时,南衙国子监是耿定向带着,颇为朴素,即便是穿麻衣,也大有人在,今年春,我到南衙国子监,人人绫罗绸缎,腰挂若干配饰,生怕落于人后,手拿红木骨折扇。”

“咄咄怪相,让人忧心忡忡。”

李乐用了三个案例,表明了南衙舍本逐末、金钱至上的广泛。

“就以这三件事,你是如何处置的?”张居正有些好奇的询问道,在书信里,李乐提到了这些事儿,但没有说的那么具体。

李乐面色痛苦的说道:“玉壶坊青楼,每卖一个花篮就要给朝廷缴纳四十银的坐税,我本以为可以止住这种风气,但稍微实行了两日,我就发现,这帮家伙,把本该给青楼姑娘分的银子拿了二十银出来。”

“一个百两花篮,青楼的女子本就只分二十二两银子,这一下子拿走了二十两,那些个青楼女子,把我给骂的狗血淋头,说什么娼妓的银子也要贪!”

“这政令只好停下,停下了,这二十银居然还不给青楼女子分,这些個东家全都自己留下了,只因青楼女子很少出门,对政令的执行和停罢,并不了解,这些青楼女子还是骂我!”

“原来这些东家们早就在想办法减少这些女子的分成,我定下的额外加税,立刻成了他们对下朘剥的由头,就坡下驴。”

张居正稍微思索了下,禁奢可不是那么容易的,李乐的实践告诉张居正,这东西不仅仅招骂,而且还容易被势要豪右所利用。

朝廷一说要收税,立刻向下摊派,朝廷不收了,他们也不吭声,任由朝廷继续挨骂,这在政令推行的过程中,再正常不过了。

“你如何应对?”张居正面色严肃的问道。

李乐咬牙切齿的说道:“我定下了一个花篮一千银的税,请了稽税院稽税缇帅骆秉良稽税,一下子南京就没人卖花篮了。”

新官上任三把火,李乐这,里面收录了无数在倭患肆虐时,涌现出的一大批抗倭杰出人才。

连都饷馆馆主、海防指挥使罗拱辰都在其中,将罗拱辰的生平和贡献,完全罗列了出来。

“大宗伯办的,现在是少宗伯沈鲤在负责。”冯保看了一眼,笑着说道:“少宗伯是骨鲠之臣,他对每一篇、每一人都做了详细的了解后,才会进行登刊,戚帅每期都会看,从无差错,是信实的文章。”

“与其说是杂报,不如说是在修史,极其严谨。”

“官报?”朱翊钧笑着说道:“礼部做得很好,加赐少宗伯一件鹤氅,加太子少保兼礼部尚书吧。”

万士和入阁后,礼部部事部分转交给了沈鲤,而礼部右侍郎陈学会主抓外交,整个礼部没有成为贱儒的聚集地,高举着礼法阻拦皇帝革故鼎新,和万士和、沈鲤、陈学会等一批擅长变通的儒学士,有很大关系。

这次算是给沈鲤升了官,但仍然是少宗伯,礼部出了问题,还是万士和兜着。

万士和很早之前就开始以朝廷的名义组建除邸报之外的官报,和民间杂报不同的是,这些官报作为权威报刊,并不是贱儒的喉舌,是要完全践行行之者一,信实而已,任何信息源都要得到确认,才能登刊。

官报和杂报形成了两个阵营,在风力舆论的战场上角力。

舆论的高地,伱不去占领他,敌人就会占领。

而这一期的正德杂报,讲述的正是石茂华的故事,因为石茂华在陕西的功劳极大,人们只记住了他拒虏的功劳,不记得他在东南扬州府平倭之事了,而沈鲤将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补全了。

这里面就有个细节,石茂华在扬州府训练军兵,和军兵同吃同住同行,为袍泽,是上了战场能把后背交给对方的袍泽,这也是石茂华能在扬州抗倭战而胜之的原因。

而此时正在回京路上的石茂华,对随扈的大医官庞宪非常不满!

大医官庞宪是李时珍的弟子,石茂华自从去年年底上奏称病请求致仕后,庞宪就到了陕西,为石茂华诊治。

“你这厮好生可恶,我看份塘报也不行吗?”石茂华精神看起来非常不错,都能拍桌子了,和朝廷以为的风烛残年并不完全相符。

庞宪笑着说道:“潘总督过目就是,石总督安安稳稳回京就是,这眼看着就要到归化城,归化城通了驰道,我们回京就快了。”

“当真就一点不给看?”石茂华重重的叹了口气,无奈的问道。

庞宪点头说道:“有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