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1章 你回城娶了个仙女?附子之外的江油土特产(1 / 1)

“今天才大年初二,你们就到学校来报到来了,那不是压根就没在家里过年?”方言对着范长亭问道。

范长亭却连连摇头:

“咋可能不过年?肯定是过了年才来的啊!”

方言就奇怪了,初二到了京城,还过了年?

于是他想了下,问道:

“那你们坐飞机过来的?”

虽然感觉上不太可能,不过也说不准。

毕竟万一是当地领导出面,协调了机票,让他们过来了,那还不是一样的。

结果范长亭说道:

“哎呀,坐啥子飞机啊!坐火车过来的,今年一月份就开通了北京西站到成都的特快,叫T7/8,天府之星,从成都到北京西站只要不到三十个小时。”

方言惊讶道:

“还有这回事?”

范长亭还把火车票的票根摸了出来,递给方言看:

“嘿,说起你还不相信,未必‘四个现代化’说到耍的啊?”

方言瞄了一眼,发现还真是。

忙说道:

“好了好了,既然来了就对了,赶紧进屋坐。”

“要得!”范长亭点点头,立马就要跟着进屋。

方言这时候才发现他后面还有个年轻人,于是对着范长亭问道:

“对了,老范这位是……”

范长亭这才反应过来,对着方言说道:

“哦,他是我们江油老乡,叫彭博。”

那是一个有些干瘦,带着个眼镜的年轻人,他对着方言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说道:

“方哥,你叫我小彭就行了。”

方言点头,然后就招呼两人:

“好好,老范小彭,都进屋吧。”

进了门廊到了前院儿,老范就惊讶的说道:

“嘿哟,你这里门这么小,里头这么大?”

方言对着他说道:

“四合院就是这样的。”

范长亭左看右看,有种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看了一圈后对着方言问道:

“小BJ,你娃整得好哦,恁个大个院子都是你的?”

方言笑着回应道:

“都是上级领导分给我的。”

一旁的彭博也左看右看,跟着感慨:

“这地方安逸,外头看起来不大,里面大!”

范长亭又摇摇头:

“就是北方太冷了,不烤火不得行,你们大的屋,怕是煤炭要用不少吧?”

方言对着范长亭说道:

“我这里接了暖气的,不用担心这个。”

范长亭问道:

“暖气是啥?”

方言一怔,被他这个问题给整的有点懵逼。

不过转念一想,他们刚到这边,估计招待所也不是用的暖气。

方言说道:

“就是……反正你进屋去看下就晓得了。”

说着就带他们往正院儿里走去。

进入一个更大的地方后,两个人是目不暇接的东看西看的。

这会儿方言家杂物间里冒出一红一黑两只狗。

经过这几个月时间,之前的小家伙已经长大不少了。

看到陌生人,还是非常警惕的。

只不过见到方言,在带领他们非常聪明的选择了观望。

这是黑妞带领下,它们养成的习惯。

要不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呢,就连狗都不例外。

“嚯,你还养狗?”

“还是上好的五红五黑,这两条狗儿漂亮啊!”范长亭一脸的惊喜,看着两只狗是越看越喜欢。

彭博也说道:

“这狗养的好,皮毛油光水滑的,堪比咱们镇上杀猪场的狗。”

方言对着老范他们说道:

“还有一只狼狗呢,在书房里。”

“你这里还有书房?”范长亭惊讶了。

多新鲜的名字啊,书房!

以前只在散文里看到过这个名字。

他问道:

“就像是鲁迅那个“绿林书屋”一样的?”

方言知道对方说是的宫门口西三条21号四合院,那是鲁迅设计的“老虎尾巴”书房,在家里北房后接出4.8平方米的斗室,三面玻璃窗采光,比不得方言这大书房。

方言对着范长亭点点头说道:

“嗯,差不多一个性质。”

老范环视一圈整个四合院,感慨道:

“啥都有,真厉害啊!”

说罢咂咂嘴,讲道:

“你这回城,是回对了!”

“没要一年时间就已经混成这个样子了,再过上个几年那不得成啥样了?”

方言对着他招呼道:

“行了,赶紧进屋去吧,我还等着你给我看带的土特产呢。”

听到方言这话,老范才反应过来,忙跟着方言进了正厅。

进入正厅之后,朱霖作为女主人就来到了方言身边。

方言也就对着朱霖介绍道:

“这位是老范,范长亭,我当时插队时候的知青小组长,他是当地的高中生,今年高考考进首都中医药大学了。”

“另外这位是叫彭博……”

方言说到这里突然一震,发现自己还没问对方是哪所大学的。

“对了,你考的哪所大学?”于是他对着彭博问道。

彭博说道:

“一样,我也是首都中医药大学,不过我是读中药学的。”

方言点点头,江油那边种附子,是药材大产地,学习中药倒是也不错。

朱霖对着两人招呼道:

“你们好。”

老范压低声对着方言问道:

“这位女同志是?”

方言笑着介绍道:

“我媳妇儿!朱霖。”

老范立马惊讶道:

“哎哟,小BJ,你这行动够快的!这仙女一样的姑娘,就成你老婆了?”

“你回城就是为了回来跟人家结婚吧?”

方言笑着说道:

“一切都是缘分。”

老范转过头对着朱霖说道:

“朱同志你眼光好啊,我们小BJ插队的时候,那就是十里八乡女知青都眼馋的香饽饽。”

“没想到落到你手里了!”

朱霖捂嘴笑道:

“哈哈哈,是嘛?他插队的时候还挺受女知青欢迎?”

老范点点头:

“那可不,首都来的小伙子,长的细皮嫩肉的,又高又帅不受欢迎就怪……”

“咳咳!”方言咳嗽打断了他得输出。

老范听到后,赶忙改口:

“哦哦,那个朱同志,小BJ他虽然挺受欢迎,但是绝对没有干对不起你的事儿!”

“我可以担保,他绝对是清白的。”

方言无语了:

“去你的,你还不如不解释呢,越描越黑!”

老范对着朱霖用不标准的普通话说道:

“我说的是真的,他当初在我们乡下插队的时候可老实了,绝对绝对没有和任何女知青眉来眼去。”

朱霖笑得更开心了,

随后招呼他们坐下,然后老娘已经端来了茶水。

方言将他们介绍给了家里人,也对着老范他们介绍了一下自己家里的这些人。

老范发现方言这家里人还真是多,要不是这么大个院子,那还真不一定能够装得下来。

随后他将自己身上的包给放在了桌子上,对着方言说道:

“这次我给你带了一些土特产,不过大部分都是知青办的领导让我给你带过来的。”

“带的附子过来?”方言问道。

老范听到后无语的说道:

“大过年的哪有给人送药的?”

方言问道:

“不是附子?”

老范说道:

“当然不是了。”

方言微微皱眉:

“除了附子……江油还有啥土特产?”

老范听到后拉开包的拉链,从里面往外边拿东西,一边拿一边说:

“中坝酱油啊!江油百合啊!还有干的核桃花,点心太白酥。”

这一大包的东西,还真是不少。

方言也才回过神来,这还真都是江油的特产。

特别是中坝酱油,那是道光初年,清香园园主之子韩铣中举,道光七年官居道台,韩铣赴京谢恩之际,携家酿酱油极品为贡,御厨用清香园之酱油贡品烹饪御膳,道光皇帝品之叫绝,挥毫赐名“中坝酱油”。

至于其他的,江油百合也是一种药食同源的东西,种植历史可追溯到光绪年间,虽然没有龙牙百合出名,但是品质其实也不错。

至于干核桃花,也是当地的特色,其实就是在山上随便采的野核桃花,晒干过后可以在需要的时候用来炖汤,凉拌,或者炒肉。

太白酥是当地传统糕点用江油花生制作而成,后来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还给你带了腊兔子肉。”说着从兜里弄了一个报纸包裹的东西出来,一股子腊味混合着松木烟熏味道就弥漫了开来。

这东西是当地山上下套子逮的,虽然没啥油水,但是处理过后它非常的香,特别是逢年过节的时候,这玩意儿端上桌,也是一道不错的肉菜。

方言对范长亭说道:

“老范,这么多东西,真是辛苦你千里迢迢的背过来了。”

范长亭摆摆手:

“不辛苦,都是坐车,又没走几步路。”

这时候一旁的彭博也从兜里拿出个木盒子,放在了桌子上:

“方哥,我带了块儿雾山石砚。”

雾山石砚是唐代就有的一种砚台,他石材色黑如墨,色泽纯正,质地细腻如温玉,手感温润,抚之若婴儿肌肤般光滑,石质坚密,叩之声音清脆悦耳,发墨性能良好,能使笔墨流畅,书写起来得心应手。

一般石砚上都雕刻了各种,飞禽走兽,花鸟虫鱼,人物山水之类的主题物。

彭博打开盖子,是一块儿巴掌大小,雕刻着梅兰竹菊的黑色砚台。

造型优美,构思巧妙,刻工精细。

在场众人看到后,虽然不懂砚台,但是也知道是好东西。

两人送的土特产,方言都很喜欢。

PS:我为江油特产带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