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粮食与田地是生命之本(1 / 1)

江易让庞兄带人再去招募一些工匠,让赵虎带人去买粮食和其它物资。

多储备一些物资,可以做到有备无患。

到了下午,李承量派人送来了五万贯钱。

李承量本来是不想给江易赔偿的,王准强令赔偿。

杨彻把江易拒绝剿匪的事告诉了他,并请求上报朝廷。

让朝廷决定派兵镇压,绝不能让江易在汉州的势力做大。

王准并不担心江易造反,只要不把他逼急了,自己将来也有个退路。

只是派人告诫江易,让他管好江家护卫,不要让他们在汉阳闹乱子。

如今春暖花开了,也是村耕农忙之时,北边辽军也准备入侵汉州劫掠。

只要不惹恼江易,说不定他还会派江家护卫抵御辽军入侵。

派去购买粮食和其他物资的人回来了,他们没有买到。

汉阳城各家粮铺收到官府的通知,每户买粮食数量受到限制。

有一部分粮食被官府买走,购买的粮食作为军粮储备。

“我们去买粮食,每户每月只能购买五担粮食。”

赵虎把汉阳城各家粮铺走了个遍,凭户籍册才能买到粮食。

这是官府的规定,现在城内的粮食也有点紧缺。

“看来要有大事发生了,你们还打听到什么消息?”江易问道。

“汉阳各大粮商高价购买城外各家各户手中多余的粮食,官府也在买。是不是辽军快打过来了?”

现在住在城内的人恐慌不已,城外的人更恐慌。

“辽军有可能要打过来,他们熬过了一个冬天。现在手中缺粮,只能来汉州抢掠。”

汉州境内的问题还没有解决,辽军即将打过来。

最遭殃的自然是城外的百姓,城内的大户和官吏肯定相安无事。

“辽军想要从汉州西边和北边打过来,似乎不太那么容易,汉江关对他们来说是最难攻破的。”

赵虎认为汉江关一定能抵挡住辽军,其他地方就不好说了。

“他们有可能从定州景阳城入侵,再一路向西。”

如果景阳城守不住,汉州就危险了。

若是能抓住这个机会发展势力,以后控制汉州就更容易了。

“你们先去休息吧。”

虽然买到大量的粮食,前段时间就派人去大量购买粮食。

现存的粮食还够吃半年,还要安抚百姓的恐慌。

江易带着护卫先视察伏牛村,村民们正在田间耕作。

先来到了自家田地,沈蓉站在田埂上看着其他人播种棉花和玉米。

“夫君来了。”

沈蓉面露笑容向江易走过来,此刻,她的心情真的很不错。

“你脸上的伤还没有好,就不要出来了。”

“若不是受伤了,我也想跟大家一起下地播种。”

看着自家的地快播种完了,就等着秋天收获。

按照江易的吩咐,今年春天主要种棉花和玉米。

冬天就可以穿棉衣了,玉米产量高,而且耐储存。

“我知道你闲不住,可你有伤在身。等伤好了。你想下地干活,我也不拦着。”

江易看着在田间劳作的人们,心中充满了喜悦。

希望今年不要发生旱灾和洪灾,到了秋天就可以检验棉花和玉米的产量。

“咱们家也有地了,我感觉很踏实。”

沈蓉以前也想过拥有属于自己的田地,亲手种下粮食,等待收获的那一天。

“你的愿望已经实现了,这些地都是咱们家的。”

当初从赵胜奎和常遇山手中买了几十亩地,上个月又从赵广先家买了几十亩地。

“咱们家现在有上百亩地,我认为金山银山不如一亩良田。钱有花完的时候,但良田永远有种不完的粮食。”

沈蓉说这话不怕江易笑话,在她心中田地是最重要的。

“你说得也对,良田可以种出粮食和蔬菜。也可以种桑麻,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只有种地的人才对土地有深厚的感情,若不是别人强取豪夺。

他们绝不会把地卖掉,伏牛村大多数村民没有耕地。

他们只能依靠打猎、采集、做工谋生,有的人给那些大户人家种地。

江易带着沈蓉到田间看看棉花苗,希望这些棉花能够茁壮成长。

今年秋天大丰收,用棉花做棉衣,能让不少人免受寒冷之苦。

“今年种了很多棉花,这可是好东西啊。虽然不能吃,但可以用来做棉袄。”

听说去年冬天汉阳各乡村有不少人冻死,冬天对于贫苦百姓来说就是一大劫难。

“夫君从西域商人手中买了这么多棉籽,他们没有说棉花可以用来御寒。夫君又是怎么知道棉花的作用呢?”

沈蓉有点好奇,觉得江易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我听他们讲述过,棉花长得像桃。等开的时候。会结出雪白的絮状物,形状又有点像天上的云。”

将一抬头望着天空,天上的云朵确实有点像棉花团。

看到白云又让他想到了棉花糖,可汉阳没有人会做棉花糖。

沈蓉抬头看向天上的一朵朵白云,心中似乎在想着什么。

“等玉米结出颗粒,让你尝尝玉米的美味。”

等结出了嫩玉米,到时候采摘几棒煮给沈蓉吃。

夫妻俩边走边说,很快来到了玉米地。

看着玉米苗长势良好,夫妻俩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

“这就是玉米苗,看起来长得像高粱。”

沈蓉没有见过玉米,但见过高粱,一眼就看出两种作物幼苗时期很像。

“在幼苗阶段确实很像,但结出的果实不一样,你就等着吧。”

如果能配制出简易复合肥,就能提高玉米的产量。

好在种玉米的这块地比较肥沃,若是没有遇到洪灾和旱灾,亩产也能达到三百多斤。

像这样的产量在大连算是高产了,如果能达到四百多斤亩产,那就是高丰收了。

“安乔巴说过,玉米亩产最高能达到四石,一般产量也能达到两石左右。”

大梁一石就是一百斤,而一斤是十六两,重五百九十三克。

“产量这么高!咱们汉阳用上等良田种水稻和小麦最高也就三石左右。”

沈蓉听江易说玉米产量能达到三四石,就感觉很不可思议。

大多数田地亩产量也就一旦左右,这还是在没有旱灾和洪灾的情况下。

“应该错不了,等秋天收获,咱们就知道亩产是多少了。”

如果真能达到亩产四石,那就不用喂粮食短缺而发愁。

也可以大力推广玉米种植,让更多百姓能吃饱饭。

“玉米可以磨成面作为口粮,也可以用作饲料为马牛等牲畜。其实有些小麦和水稻可以改良,提高产量。”

在缺少化肥的情况下,提高其他农作物的产量,也不是不可能。

就是改良农作物,然后大规模推广。

吃饱饭对百姓来说是头等大事,历朝历代都很重视。

若是没有严重的土地兼并,大多数百姓能勉强吃上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