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杀机四伏(1 / 1)

剑来 烽火戏诸侯 2092 字 15天前

杀机四伏

还是那位姓樊的女子,初看穿着素雅,但若是细看,便会发现衣裳绣有如意水云图案,在天上月辉和市井灯火映照下,若隐若现,富扎眼,贵雍容,不过如此。

不过此刻她应该是覆了一张面皮,只有先前姿容的五六分神采,不至于让这市井坊间太过轰动。

她还是使劲盯着陈平安,陈平安放下碗筷,不得不问道:“你找我有事?”

她突然伸手揉了揉额头,环顾四周,皱紧眉头。

隔壁桌上有食客与人起了争执,骂街起来,拍桌子瞪眼睛,气势汹汹,指着对方鼻子怒骂什么你家一门老鸨小娼妇,事不过三,你再敢扯这有的没的,老子就要直接在你家开妓院了。

双方争执,浓郁的南苑国京师强调,说得既难听又杂乱。

女子一手指肚轻轻揉捏太阳穴,恢复正常神色,以江湖武夫的凝音成线,眼中充满了好奇和憧憬的光彩,询问道:“这位公子,你可是……谪仙人?”

陈平安哑然失笑,摇头道:“我只是个外乡人,来南苑国游历,不是姑娘说的什么谪仙人。”

那女子有些遗憾,歉意道:“多有叨扰,公子恕罪。”

陈平安摆摆手,“没关系。”

她犹豫了一下,还是提醒道:“最近南苑国京师不太安宁,公子是人中龙凤,很容易被人盯上,希望公子多加小心”

陈平安拱手抱拳,“谢过樊姑娘。”

樊莞尔也不是拖泥带水之人,就这样离开这条熙熙攘攘的宵夜闹市,一些个青皮流氓想要借机揩油,只是每次他们出手,她总是刚好躲过,如一尾鱼儿游曳在水草石块之间。陈平安有些疑惑,按照竹楼老人的说法,武人天赋好不好,要看能否从低劣的拳架,养出最高明的拳意,当初他选择陈平安,这是原因之一。

不过崔姓老人死要面子,不愿承认《撼山拳》其实有着诸多可取之处,陈平安不愿揭穿而已。

眼前这名素未蒙面却两次找上自己的奇怪女子,按照先前丁姓老者与那鸦儿、簪花郎周仕的聊天,她多半就是那个名动天下的樊莞尔,搁在家乡宝瓶洲,可就是神诰宗女冠贺小凉的地位。

樊莞尔分明已经有点“近道”的意思,为何一身武道修为,好像给压了一块万斤巨石,迟迟上不去?

一身气势可以隐藏,可以返璞归真,但是处久了,内在神意骗不了人,每一口呼吸的缓急,举手抬足的韵味,往往都会泄露天机。

先前头戴一顶银色莲花冠的丁姓老人,看似随随便便一步跨入白河寺大殿,陈平安就立即察觉到天地异象。

陈平安可是从骊珠洞天走出来的,见过的山顶人物,不算少了,能够让陈平安觉得“挺厉害”的人物,自然不简单。在落魄山竹楼的喂拳之人,曾是一位十境巅峰的武夫,在桂花岛上的喂剑之人,好歹也是一位老金丹。

陈平安在樊莞尔身影消失后,想了想,也离开这处闹市。

南苑国京师,分为大大小小的八十一坊,大致格局,与陈平安路过的许多王朝藩国都差不多,这座被誉为天下首善的城池,北贵南贫东武西文,白河寺位于西城,多是中层文官和殷实商贾的府邸宅未完,请翻页)

雕刻着上边小石蹲狮的脑袋,摇头道:“就算真有,最少我和镜心亭都不知道。”

魏衍笑容和煦,不曾想樊仙子还有如此俏皮的时候,一时间他便看着那双水润眼眸,有些痴了。

男子下等眼光,只看女子脸面,中等眼光看那身段,上等眼光看女子神意。

更何况樊莞尔三者皆有,还是各自世间未完,请翻页)

不好。”

之前逛荡京城,某天在喧闹庙会上,看到一对富贵气派的娘俩,身后暗中跟着一帮目露精光的扈从,五六岁的孩子,瞧见了一位漂亮姐姐在摊子便挑选物件,他便跑过去扯那少女的袖子,孩子自然并无恶意,只是为了吸引大人的注意力而已,那少女起先并无理睬,只是孩子出身权贵高门,见这位姐姐竟然不理睬自己,便有些恼火,手上的力气便越来越大,那少女被纠缠得不耐烦,倒也知书达理,并未跟不懂事的孩子计较,便抬头望向不远处站着的孩子母亲,后者便喊了孩子回来,不让他继续胡闹。

当时这一幕,如果止步于此,陈平安看过也就算了。

但是那位气质华贵的妇人,说了一句话,让陈平安一直难以释怀,却想不出症结所在。

必然从钟鸣鼎食之家走出的妇人,教育自己孩子的那句话,“你看姐姐都生气了,别再顽皮了。”

乍一看,毫无问题。妇人的神态,一直当得起雍容二字,望向自己儿子的目光,慈祥宠爱,对那少女的态度也绝无半点恶劣。

直到这一刻,陈平安与这个孩子随口闲聊,才想明白了缘由。

与梳水国宋雨烧老前辈有关的那桩惨烈祸事,相似又有不同。

妇人如此教子,是错的。

难道那摊边少女不生气,孩子就可以如此行事了吗?

相较于宋雨烧前辈的那桩江湖惨事,市井上这种“无伤大雅的小事”,好像说重说不得,真要絮絮叨叨个没完,肯定会给人不近人情的嫌疑。说不定那妇人觉得是在得理不饶人,得寸进尺,真当家族姓氏是好欺辱的?甚至那少女都未必领情。

陈平安掏出那支竹简,看着左右两端,视线不断往中间移动。

上边已经刻了许多印痕。

陈平安两只手的左右食指,抵住如同一把尺子的竹简两端,悬在空中,转头对那个忐忑不安的孩子笑道:“你娘亲如此作为,肯定是错事,你知错不改,还是不太对,但是呢,在知道这个后,还要明白,世间事,分大小,人生在世,除了对错,大是大非之外,终究是要讲人情的,比如你娘亲为何如此做,还不是想要你多读书,以后成为童生,秀才,举人老爷,甚至是考中进士?你娘亲那么能吃苦的人,难道是为了什么光宗耀祖,为了她穿得好吃得好?想来不是的,只是单纯想要你将来过得好,对不对?你娘亲为何如此做错事,你如果明白了,便可以不去多想,她的错,与对你的好,你已心中有数,接下来就该轮到你了,你读了书,学了书上的圣贤道理,便是知礼了,那么若是光阴倒流,再给你一次机会,你会怎么办呢?”

孩子一直听得很用心,因为陈平安将道理说得浅,他又是聪慧的孩子,便听懂了,认真思考后,“我应该将娘亲偷来的书本,默默放回陈公子的屋子,然后光明正大地跟你借书,这样对吗?”

陈平安点头道:“我只敢说,在我这边,已经对了,换做其他人,你可能还得多想一些。”

小孩子雀跃道:“陈公子,那你不会怪罪我娘了吧?”

陈平安揉了揉那颗小脑袋,“有些错,是可以弥补偿还的,你就这么做了。”

小孩子使劲点头,“所以先生告诉我们,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跟人打生打死都不讲几句话的陈平安,今天竟然跟一个孩子讲了这么多,连他自己都觉得惊讶,不过心境又静了几分,感觉就算现在马上去走桩和练剑,都已经没有问题。

陈平安收起了那支竹简放回袖子,便干脆再多说了几句。

“每天必须吃饭,是为了活下去。”

“在衣食无忧的前提下,读书讲理,不一定是为了做圣贤,而是为了让自己活得更好一些。当然,不一定真的更好,但是儒家圣人们的经典教诲,世世代代君子贤人们的金玉良言,最少最少,给了我们一种最‘没有错’的可能性,告诉我们原来日子可以这么过,过得让人心安理得。”

那个孩子迷迷糊糊道:“陈公子,这些我就有些听不懂了。”

陈平安笑道:“我有许多事情,其实也没想透彻,就像搭建一间屋子,只是有了几根柱子,离着能够避风避雨,还差得很远,所以你不用当真,听不听得懂都没事,以后有问题想不明白,可以多问问学塾先生。”

孩子笑着起身,拎着小板凳,给陈平安鞠了一躬后,说是要回家抄书写字了,教书先生可严厉了,稍稍偷懒就会挨板子的。

陈平安笑着挥手道:“去吧。”

陈平安没有转身,说道:“把手里的石头丢掉。”

身后响起一个稚嫩嗓音,哦了一声,然后就是石子摔在地上的响动,似乎石子还不小。

一个枯瘦小女孩拍拍手,大摇大摆走到陈平安身边蹲着,转头问道:“凳子借我坐坐呗?”

陈平安置若罔闻,摘下养剑葫,开始喝酒。

小女孩又问道:“你这么有钱,能不能给我一些?你刚才不是说了吗,要每天吃饭,才能不饿死人。”

陈平安不看她,反问道:“你怎么找到我这里的?”

两人的对话,牛头不对马嘴。

小女孩可怜兮兮道:“我知道你不缺钱,给我几两银子,你又不心疼,可是我能买好多干饼和肉包子了,到了冬天,每年京城都会冻死很多老乞丐,他们身上的那点破烂衣服,我想要扒下来,要费好大的劲,你瞧瞧,我现在身上这件,就是这么来的。我要是有了钱,肯定就能熬过去了。”

陈平安还是不看她,“身上这件,肯定是这么好的,可是上次穿的呢,是那个小姑娘偷偷拿出来,送你的衣裳吧?今天怎么不穿了,就为了见我?”

小女孩看似天真无邪,完全没听懂陈平安的言下之意,娇憨笑道:“大夏天的,衣服破一些,反而凉快,她送我那件,我一般舍不得穿的,到了冬天再拿出来,穿在身上,特别暖和。”

陈平安突然站起身,左右各看一眼街道两端的尽头,话语却是对那个蹲着的小女孩说的,“去贴着墙根站着,接下来不管发生什么,都不要出声。”

小女孩是个心思活络的,时时刻刻在偷偷观察着陈平安,所以早早顺着陈平安的视线瞥了两眼,然后嘟嘟囔囔,抱怨着起身,就要跑去墙边避难,突然听到那人说道:“拿上板凳。”

她不乐意了,“凭啥帮你拿?你是我失散多年的野爹啊?”

陈平安直截了当道:“十文钱。”

“好嘞,爹!”小女孩黝黑脸庞上,立即笑出一朵花来,拎起了小板凳就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