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渡口
(有点晚了,14000字章节。)
“可以可以,当然可以!”
小姑娘赶紧放下金扁担和绿竹杖,伸手攥住斜挎棉布小包的绳子,一路飞奔到桌子那边,个儿真高啊,早知道就少跑两步了。
小米粒仰头问道:“客人如果只是路过口渴,十分着急赶路,桌上就有白水。如果愿意多歇一会儿,看看风景,可以喝茶,我这就去给客人烧一壶热水。”
一张小脸蛋,似乎很期待客人说不着急。
那人笑道:“不是特别着急赶路。”
因为在礼圣重返浩然之前,他都得留在落魄山附近。
小米粒立即笑容灿烂,“自家茶叶,么啥名气,不过先前有些跟先生一样路过此地的老道长,都说好喝嘞。客人稍等,先坐着,我这就去烧水煮茶。”
见那客人还站着,小米粒立即瞥了眼长条凳,笑着补了一句,“客人放心,虽说前边不久是下了一场大雨,不过我拿抹布和袖子仔细擦过了。”
桌凳不敢说纤尘不染,一定还算干净的。
落魄山右护法每隔小半个时辰,就跑去擦拭一番,能不干净?
男人笑道:“好的。”
黑衣小姑娘很快就返回,踮起脚尖,动作娴熟,手脚伶俐,递给客人一杯热茶。
男人双手接过茶杯,道了一声谢。
小米粒挠挠脸,笑容腼腆,轻轻摆手,告辞一声,返回山门另外那边的竹椅坐着,期间停步转身,与客人说有事就喊她。
男人喝着茶水,意态闲适,瞧着很有仙气啊。
瞧见了小姑娘的打量视线,男人笑着抬了抬茶碗。
小米粒笑了笑,有些难为情,很快转头,继续自个儿正襟危坐。
远处有个青衣小童,打了个酒嗝,见那小米粒坐在小板凳上,桌子那边,还坐着个陌生男子,穿得跟大白鹅似的。
陈灵均大摇大摆晃着袖子,远远喊道:“呦,小米粒,又来客人啦?”
小米粒答道:“哦,景清回山啦。”
陈灵均问道:“右护法要不要帮忙啊?”
小米粒咧嘴一笑,大手一挥,“哈,不用不用。”
等到渐渐靠近那张桌子,陈灵均就开始放慢脚步,两只袖子也不晃荡了。
见那男子,像是个读书人,读书人好啊,讲究一个君子动口不动手。
陈灵均站在桌旁,刚好挡在客人和小米粒之间。
陈灵均作揖道:“落魄山陈灵均,拜见先生,不知先生是来访友,还是纯粹路过赏景?”
男人微笑道:“不用客气,你与我师父是好友。”
陈灵均一头雾水,自己的江湖朋友实在太多,不知道这位是在说谁啊。
惴惴不安。
担心又是个趴地峰的年轻道士。
小道士自个儿的修行,估摸着是平时比较惫懒了,稀拉平常,境界不高。
可是扛不住人家的师父,是那北俱芦洲黑道两道的总瓢把子啊。
陈灵均继续笑问道:“先生是从红烛镇那边来的吧,可曾被一个行亭里边摆摊的屁大孩子拦路记名?”
男人继续答非所问:“我师父是北俱芦洲的陈浊流。”
陈灵均恍然大悟,他娘的,终于被陈大爷我碰到一个正常人了!
越看越像是陈浊流那家伙的弟子,读书人嘛,一身书卷气。
不过穷得叮当响的陈浊流很可以啊,约莫是被他收了个兜里有钱的徒弟?真是缺啥补啥。
陈灵均咳嗽几声,双袖一抖,坐在长凳上,“那就辈分各算,不用喊我世伯,你喊我一声景清道友即可,反正你师父不在这边,咱俩就以平辈相交。”
见那男人停下喝茶,笑容玩味。
陈灵均吃了颗定心丸,肯定陈浊流在山下骗了个富家子弟,都不晓得我辈山中道人,颜色常驻,岂能以容貌判断年龄?
难道是陈浊流这家伙不地道,在自己弟子这边,就从没提及过自己这么个好兄弟?他娘的,如果真是这样不讲究,下次碰面,看我怎么收拾他。
陈灵均突然灵光乍现,再次提心吊胆几分,试探性说道:“陈浊流收了个好弟子啊,我看老弟你境界不低?”
在从不犯同样一个错误这件事上,陈灵均觉得自己还是很拿得出手的。
郑居中似笑非笑,说道:“不低,也不高,暂时与师父境界相同。”
稳当了!
陈灵均闻言爽朗大笑,朝对方竖起大拇指,“不错不错!”
郑居中微笑道:“飞龙在天,**阗阗。老剑刃涩,神彩犹生。雷雨时过,壁上暗吼阗阗声,与之相和。”
陈灵均听得嗯嗯嗯,一直在点头。
你这是跟我拽文呢?
不愧是陈浊流的徒弟。
陈灵均再无半点怀疑。
至于对方是怎么绕过了白玄和赵树下,给他偷摸到了这边来,反正山上有大白鹅,北边还有个魏山君,总是出不了半点纰漏的。
崔东山站在山道台阶顶部,眯眼看着山门口那个跟陈大爷唠嗑的家伙。
不得不佩服陈灵均的胆大命更大。
除了天上异象,其实龙州地界,地下竟然还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埋伏,隐蔽至极。
一旦被文海周密得逞,后果不堪设想,落魄山仙人、止境之下皆死。
所幸都被郑居中收拾干净了,干净得就像那几条长板凳。
先前这位白帝城城主,明显是小心起见,力求万无一失,在出手拦阻那颗棋子之前,就已经使得落魄山和藩属山头光阴倒流。
唯独置身山中的郑居中,不被光阴溪涧所裹挟,但是他所有的言语、举止、神色,都是跟着光阴流水一同“倒退”,天衣无缝。
崔东山当然是选择站在这条河流当中原地不动了。
郑居中似乎在询问山上的崔东山一事。
你会不会觉得,其实光阴长河就是一直在倒流,只是我们皆不自知?
看似很好证明此事,就连稚童都可以做到,向前慢悠悠跨出一步不就行了?
可事实上,一旦真正深究此事,就连崔东山都不敢保证什么。近乎无解。
崔东山作揖道:“谢过郑先生仗义出手,这份大恩大德,无以回报。”
郑居中摇头。
仗义出手?不仗义。何况天底下从没有无以回报的恩德,不然就是一方施舍,一方忘恩。
少在这边装傻卖痴,即便你只是半个绣虎。
崔东山叹息一声,既然无法私了,就只好做买卖好了。
崔东山竖起两根手指,然后又加了一根手指。
白帝城在蛮荒天下建造下宗一事,落魄山愿意鼎力相助,比如招徕两到三位剑仙。
郑居中好似懒得让崔东山抖搂这些小机灵,直截了当说道:“先前在骑龙巷铺子那边,我跟你家先生谈妥买卖,你这个当学生的,就别画蛇添足了。”
崔东山有些无奈,其实早先未完,请翻页)
四座天下,天时有异,差不多刚好是春夏秋冬,各占其一。
白玉京五城十二楼,其中五城,分别是青翠城,灵宝城,南华城,神霄城,玉枢城。
青翠城内有那函谷、渑池旧址,神霄城的桃林,以及那“白云生处”,都是名动天下的形胜之地。
五城的副城主,人数从一到两三位不等,各凭城主喜好,就像南华城,就多达三位,一飞升两仙人,如果不是师兄余斗拦着,陆沉都能再添两三个副城主,甚至破例让玉璞境担任副城主。
白玉京只有一城两楼,会有过年的习惯,与山下风俗大致相同,别名“玉皇城”的青翠城,还有云水楼和琳琅楼。
小童教写桃符,道人还了常年例。
通宵不睡守夜,人间同添一岁。为天下祈福,家家户户,和顺安康,乐升平世。
对于不知寒暑的修道之人来说,其实是个不大不小的麻烦,除夕贴的春联,元宵就要收回。
而且还要画桃符,悬挂各处,所幸习惯成自然,倒也还好,何况最乐呵的,还是那些年纪不大的小道童们,喜庆热闹不说,关键是还能拿一堆的红包,成群结队,走门串户,给仙长们拜年,这边拿几颗雪花钱,那边拿几颗,偶尔还能拿到一两个装有小暑钱的大红包,零零碎碎加在一起,可是一笔不小的压岁钱。
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遇到那位出手阔绰的陆掌教了,一给就是两颗小暑钱或是谷雨钱的压岁钱,见者有份,每次大年初一,陆掌教只要没去天外天,或是不曾出门远游,就会左手小红包,右手大红包,让小道童们排队,陆掌教询问道童们一个问题,道书,经文,答上了,就给装有谷雨钱的,答不上,就只给小暑钱,其实问题都很简单。
可惜今年的年关,陆掌教不在白玉京,一堆道童小脑袋凑一堆,大伙儿一合计,商量好了,怎么都要让陆掌教补上红包,欠债不能欠钱。
姜云生在那传闻是世间所有白云生处的地方,喃喃道:“看样子,蛮荒天下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然后这位在倒悬山看门多年的“小道童”,就发现天幕那边突兀出现一道大门,竟是被剑气硬生生砍出来的。
见此异象,白玉京之内,仙师道官如流萤群掠而去。
被宁姚递剑开辟出来的那道大门附近。
两拨青冥天下的道官,各自御风悬停,界限分明,相看两厌。
一边是在得以白玉京位列仙班的道官。
一边是大玄都观,岁除宫,采收山这些在各州执牛耳者的仙家势力。
有意无意,后者都聚拢在孙老道长那边,与那些白玉京修士遥遥对峙,双方摆出井水不犯河水的阵仗。
此外,还有一些零星修士,两边都不靠,多是不入正统道门谱牒的山泽野修,或是修行道法,属于不被白玉京认可的旁门左道。
三方都想要亲眼见证“搬月”这壮观一幕,注定载入青史,流传千万年。
白玉京有一小撮道官,对此事最为在意。
他们境界不高,但是地位超然,被誉为“山上史官”,专门编撰白玉京以及整座天下的正统“青史”。
类似山下王朝的起居注,记录一座天下道官的所作所为,无论善行劣迹,皆不为尊者讳。
白玉京每一道颁发天下的敕令,五城十二楼为天下各路道官传授道法,山下各大王朝变迁,四时气候,八方符瑞,各国道官户籍增减,大小道门宫观废置,皆由这拨“史官”详细记录在册,而且除了白玉京三位掌教,谁都没有资格翻阅这部史书。
不过孙道长给了一句评语,落笔圆滑,弱于气象,不敢说真正的好话和坏话,浪费笔墨。
然后建议他们从白玉京搬到玄都观,保管从此妙笔生花,气象一新。
白玉京余掌教至今不曾降下一道法旨,更不曾亲自现身,自然就无人出手,擅自接引那轮明月迁徙青冥天下。
何况擅自出手,涉险行事,实在不算明智之举。
大门那边剑气凛然不说,又有礼圣和白泽一场厮杀,一着不慎,被裹挟其中,就是身死道消的下场。
有心气的,未必有实力插手。
白玉京之外,既有胆子又有实力的,暂时有三人。
一个是懒得动,一个是不愿太早现世。
还有一个是不愿在公开场合,风头盖过自己的道侣。
正是孙道长,与身边不远处的两位女冠,她们年纪都不算小了。
大玄都观的孙道长抚须而笑,“我就说嘛,怎么好久没见着二皮脸的陆老三了,原来是又出门遛弯呢。”
孙道长唏嘘不已,方才惊鸿一瞥,瞧见了陈小道友的那顶莲花冠,以及坐在里边使劲朝自己招手的陆掌教,抚须而笑,“不得不承认,这次小三儿立功不小,换成我是那位真无敌的话,肯定得给师弟几大口热乎的。”
为朋友白送绰号,添砖加瓦,锦上添花,孙道长是自称天下未完,请翻页)
教师兄给拦阻下来。
年轻道士身边的同乡戚鼓,一直内心惴惴。
就这么跟老观主说话?真不怕被打个半死吗?
听闻大玄都观的孙道长,出了名的心眼小,修行路上最大乐趣所在,就是喜欢记仇翻旧账,擅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半路敲人的闷棍。
一座天下都知道孙老观主的作风正派。
“贫道这个人,别的优点没有,就一点,嫉恶如仇,眼睛里揉不进半点沙子。”
你让贫道的眼睛里进沙子,贫道就往你鞋子里装沙子,不耽误你修行赶路,就只是走路硌脚。
王原箓当年在家乡那边籍籍无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