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诸君借取千山万水(上)
陈平安陪着小米粒一起巡视渡船,迎面走来两位渡船管事。
一袭雪白长袍的掌律长命,她因为要参加下宗庆典,便暂任风鸢渡船大管事,姗姗而来,停下身形,仪态雍容,与陈平安施了个万福,“见过公子。”
身为年轻山主钦点的渡船二管事,贾老神仙从头到脚,将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相貌清癯,须发如雪,居移气养移体,愈发有世外高人的风范,老神仙算是搬出压箱底的行头了,如今身穿道袍、踩云履,腰别一件小玉磬,此物是目盲老道士早年自掏腰包,从骑龙巷草头铺子买下的一见心仪灵器,玉磬之上,砣工古朴,铭刻有一行蝇头小字的古篆:天风吹磬,吾诵黄庭,金声玉振,诸天相敬。
贾晟站在长命身边,位置稍微靠后几分,与陈平安打了个道门稽首,毕恭毕敬道:“拜见山主。”
至于老神仙脚上这双藕丝步云履,是小陌先生赠送的礼物,之一。
陈平安笑着解释道:“刚刚拉着小陌一起走了趟五彩天下,才回来。”
贾晟满脸遗憾道:“山主夫人就没有一起回来?”
陈平安点点头,“她要闭关,脱不开身。何况以她如今的身份,不太适合经常往来于两座天下。”
老神仙喟叹一声,“天定的姻缘,月老好安排,即便如此,还是聚少离多,山主与山主夫人都辛苦了。”
陈平安只是嗯了一声,笑着没说话。
掌律长命看了眼年轻山主,善解人意道:“公子是有事相商?”
双方初次相逢,是在老聋儿的牢狱内,也算是刑官豪素的道场。
溪畔有捣衣女子,浣纱丫鬟,乍一看,就如两位秀姿天成的村野美人。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不知不觉已多年。
当初两个被老大剑仙丢入牢狱的少年剑修,各有机缘造化,杜山阴成为豪素的唯一嫡传弟子,性情淳朴的幽郁,成为老聋儿的弟子。
作为谷雨钱祖钱化身的少女,最终跟随主人豪素一起离开剑气长城,化名汲清,跟随杜山阴,一起游历浩然天下,曾经现身于夜航船容貌城内。
当年白发童子曾经口说“现行”二字,帮助“隐官老祖”看到她们的真容,只说那汲清,她当时肌肤便呈现出一种古意幽幽的碧绿颜色,额头处如同开启一扇小巧天窗,是她以样钱诞生天地之初,字口如斩、刀痕犹存的缘故。
陈平安欲言又止。
长命微笑道:“公子是急需金精铜钱一物?”
一语中的。
陈平安对金精铜钱不陌生,甚至可以说,泥瓶巷的少年窑工,当年在小镇见过金精铜钱的数量,比市井流通的真金白银还多了。
昔年作为进入骊珠洞天的过路钱,金精铜钱有三种,分别是迎春钱,供养钱和压胜钱。
最早是邀请墨家钜子铸造而出的三种制范母钱,陈平安猜测多半是三山九侯先生的手笔了,不然那会儿的大骊宋氏,不过是卢氏王朝的藩属国,还远远不是那个一国即一洲的大骊朝廷,以当年宋氏的浅薄底蕴,根本请不动墨家钜子帮忙铸钱。
而这三种钱,是世间金精铜钱的郡的大骊太后南簪,早年还是皇后时,曾经“奉旨离京”,就在长春宫那边结茅清修,而杨花当年正是皇后南簪的心腹侍女,后来当过几年铁符江水神的杨花,如今恰好就是补缺为齐渡的长春侯。巧不巧?谁不羡慕?
杨花虽然水神品秩高低不变,仍是三品水神,可无论是管辖水域,还是手中实权,杨花都属于毋庸置疑的高升,这就像朝廷小九卿衙门的一把手,岂能跟官品一样的六部侍郎相提并论。
再者那条铁符江,位于大骊王朝本土的旧龙州,龙州地界本就是神灵扎堆的一处是非之地,还与一洲北岳山君坐镇的披云山是邻居,处处掣肘,类似山下官场的“附郭县”,寄人篱下,所以赶来一洲中部大渎“当官”,当然是一等一的美差了。
关于暂时空缺的铁符江水神,有说是从红烛镇那边的三江水神当中顺势升迁,也有说是从外边抽调水神担任,众说纷纭。
窦淹还不真不知道,小小叠云岭,真能替岑文倩承担多少侯君震怒?
杨花就任大渎长春侯的,“陈十一”。
结果差一点就闹出了幺蛾子。
虽说封面上边写着“长春侯亲启”,并非一般封面词比较客套的那种“赐启”或是“道启”。
但是专门负责收发各路公文、书信的水府胥吏,哪敢随随便便收到一封书信,瞧见了封面上的“亲启”二字,就敢真的直接送给堂堂大渎公侯,一府主人,傻乎乎去让侯君殿下“亲手启封”?
况且寄信人,是那叠云岭山神窦淹,水府胥吏还得去翻查档案条目,才知道是个芝麻大小的山神,这就出现了纰漏,收信胥吏先是按例找了一个侯府负责此事的辅官,在这位官员的亲眼见证下一起打开书信。由于带往大渎侯府的铁符江水府旧人不多,杨花也没有那种任人唯亲的习惯,就用了一些大骊陪都那边调派而来的新面孔,多是运气格外好,受惠于大小河流改道的旧水神、水仙,哪怕没升官,可到底算是成为了侯君近臣。
总之是些山水官场上弯来绕去的是非,有数位职务不低的水府诸司官员,都与那小小河伯的岑文倩不对付,素有恩怨,不大不小的,多是看不顺眼岑文倩的性情清高,其中一位管着档案处的主官,大概是觉得找到了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立即带着那封“罪证”,找到了稽查司同僚,后者职责所在,不敢有丝毫懈怠,便寄信一封给跳波河伯岑文倩,内容措辞严厉,大体上还算公事公办,其中就有让岑文倩必须说清楚一事,那个明明自称为“曹仙师”却钤印“陈十一”之人,真实身份到底是谁,来自什么山头。
等到稽查司主官再将此事禀告长春侯,杨花当时也没说什么,只是并未让稽查司立即派人去往跳波河,不然稽查司只等新任长春侯点个头,就可以缉拿那个擅自造湖、开拓私家地盘的岑河伯了。
但是杨花内心深处,对于稽查司并无追责的念头,但其实已经十分恼火那个档案处水府佐官的公报私仇。
如果原本只是收到那封密信,杨花看过了就会丢在一边,当什么都没发生,杨花会不予理会,她只当没有收到过那封信。
说不定还会直接交给京城的大骊太后处置。
她跟落魄山半点不熟,与陈平安可没什么香火情可言。
杨花至多是秉公行事,赏罚分明,叠云岭山神和跳波河伯只要不违例不犯禁,那是最好,想要让自己将来照顾那两位的山水前程,可就是陈平安想多了。
结果自家水府这么一闹,稽查司直接寄出一封类似申饬跳波河的公文,还绕过叠云岭窦淹,牵扯到了岑文倩必须公开“陈十一”的身份。
她就只好亲自走一趟叠云岭和跳波河了。
不然明摆着落魄山的年轻山主,已经亲笔书信一封,打过招呼,而杨花不对叠云岭刻意照拂几分,陈平安也挑不出什么毛病,
那么这件事情,就当是水府和落魄山双方心有灵犀一笔揭过了。但是现在就成了杨花明明收到书信,却依旧放任自家水府胥吏,故意刁难河伯岑文倩,事情的性质就变了,一个处置不当,就等于是自己的长春侯府,往那落魄山脸上甩耳光。
杨花又不是半点不通人情世故,再不愿与落魄山攀附交情,也不愿意与落魄山因此交恶。
只好寄信一封给大骊朝廷,很快她就收到了一封来自京城皇宫的密信。
不过一律是来自长春宫。当然是那位大骊太后的亲笔手书。
信上就一句话,“按信上所说,不违反大骊山水礼制律例的前提下,长春水府可以善待叠云岭、跳波河。”
这让杨花如释重负。
只是她难免猜测一番,陈平安这个家伙,是在算计自己?
不然他大可以自己寄信一封,何必让叠云岭窦淹代劳?尤其是在那信上,故意在身份上,含糊其辞,什么远亲不如近邻的龙州旧人,写得云遮雾绕,尤其那句“常年远游在外,一直未能拜会铁符江水神府”,还有什么“如今大渎公务繁忙,只等侯君闲暇之余,知会一声,小子才敢登门叨扰”。你要脸不要脸?
陈平安只要在信封上写明身份,水府诸司衙署,谁敢为难?恐怕只是拿到了那封信,都不用开启,估计就要倍感与有荣焉了吧?
何况如今一洲山上仙府,谁不担心你陈平安一个喜欢拆人家祖师堂的年轻剑仙,要是与谁寄信一封,里边就只写了“与君问剑”四个字?
虽然始终瞧不见杨花的面容脸色,但是窦淹总觉得侯君大人当下好像心情不算太好。
杨花起身说道:“窦淹,既然身为山神,就当造福一方,以后务必再接再厉,需知山水官场,与我大骊的山下官场并不完全相同,后者一直有那‘恪守本分,各司其职,不少做事,再不多事’的讲究,但是我们这些山水神灵,只要是自己辖境之内,山上仙府修士,山下郡县,事无巨细,都需要多多留心。”
窦淹连忙作揖,“小神谨遵侯君教诲。”
窦淹在官场上,就怕上司务虚,反而不怕务实。
杨花之后去了一趟跳波河祠庙旧址,见着了那个年轻儒生模样的河伯岑文倩。
当侯君大人询问稽查司寄来的公文一事,岑文倩只说按规矩走就是了,自己没什么可解释的。
杨花笑言一句,“骨头太硬,不宜当官。”
小小河伯依旧神色淡然,不冷不热回了一句,“骨头不硬,当什么父母官,当那老百姓只管敬香孝敬、见不着一面的祖宗牌位官吗?”
杨花嗤笑道:“清官好当,能臣难为。你这句话,窦淹都能说,只是从岑河伯嘴里说出口,就有点滑稽了。”
岑文倩默然。
圣人云“其生也荣,其死也哀”,生前累官至礼部尚书,死后追赠太子太保,得美谥,岑文倩确实可谓哀荣极致,即便死后担任此地河伯,也曾一腔热血,心肠滚烫,只是一次次碰壁,为官竟是比在世时更难,眼睁睁看着朝政暗昧,君臣昏聩,周边山水同僚的处处排挤,联手庙堂文武,一同打压跳波河,只说数位在冥冥中身后悬有跳波河秘制灯笼的读书种子,都会举家搬迁,最终没过几年便金榜题名……到最后,岑文倩也就只能是落个意态萧索,心灰意冷。
杨花也懒得与岑文倩多聊公务,这位河伯大不了以后就占据此湖好好享福便是,回头侯府会下达一道旨令,让附近江河的江河水裔收拢那批杏花鲈,重新投入此湖饲养,以后自己水府就只当这跳波湖不存在,在陈平安那边也算有了个过得去的交待。反正岑文倩成事不足,倒也不至于如何败事。
岑文倩见那位侯府水君就要离去,犹豫了一下,从袖中摸出一本册子,说道:“杨侯君,这是下官对齐渎改道的一些浅薄见解,虽然如今大骊在大渎改道一事上,已经推进大半,水文脉络分明,但是在下官看来,某些事情上,未必就真的已经尽善尽美了,只说那石斛江地界,大骊工部官员和一干水工,在‘截弯’与‘倒流’两事上,便过于遵循古礼旧制了,此外邬州三府的治淤善后,短期看成果斐然,长远来看,多有弊端,未来百年内极容易出现‘夺河’忧患……”
说到这里,岑文倩自嘲一笑,不再继续说那些不讨喜的琐碎事,最后只说了一句,“只希望长春侯府临时设置的改道司官员,能够稍微看几眼。”
杨花接过那本厚册子,疑惑道:“为何不早点给出?”
岑文倩无论是交给自家大渎侯府,或是递交大骊陪都的工部,都是毫无问题的,不存在任何官场越级的忌讳。
因为大骊朝廷早有相关的明确规定,中低层官员在哪些事情上,分别属于“不准”、“可以”以及“准许破例”为朝廷建言。
故而官员们只管按例行事即可,甚至不存在什么所谓的事后“酌情处理”的情况,大骊律例,一条条都写得极为清晰、精准。
岑文倩答道:“不怕白看,就怕白写,最终在某个衙门的档案房里边占地方。”
杨花竟然直接开始翻阅册子,一边摇头说道:“岑文倩,类似想法,以后就不要有了。无论是那个侍郎扎堆的新设改道督造署,还是在我这边的改道司,这本册子都注定不会吃灰的,而且按照朝廷律例,主管官吏,即便不采纳你的建议,依旧必须给你一个确切回复,朝廷和水府都需要录档,此外大骊京城和陪都的吏部官员,每年都要派人进入档案房,专门负责抽查公文,最终会纳入四年一届的地方官员大计考核内容。”
杨花合上书籍,突然说道:“去你水府坐会儿……”
打算仔细翻阅册子,只是杨花略微思量,又开口道:“算了,我终究是外行,很难看出册子上边的对错利弊,你直接跟我走一趟水府改道司,自己与那些水府官员详细解说册子上边的事情,我虽然是个外行,但是会参与旁听。”
岑文倩疑惑道:“马上动身?”
“不然?”
杨花哑然失笑,反问道:“我又不喜垂钓一事,何况整条跳波河都干涸了,还是说岑河伯打算尽一尽地主之谊,请我喝酒?”
岑文倩笑道:“为官之道,远远不如窦山神,请上司喝酒这种事情,我可做不出来。”
杨花笑道:“来你这边之前,我其实先去了趟叠云岭,倒是未能领教窦山神的酒量。”
岑文倩欲言又止。
杨花说道:“窦淹还不错,不少看似无需他过问的事情,都很上心,当个叠云岭山神绰绰有余。”
岑文倩松了口气。
一侯君一河伯,各自施展水法神通,直奔长春侯水府,只是为了照顾岑文倩,杨花放缓身形。
岑文倩俯瞰大地山河,冷不丁以心声问道:“三五十年后的大骊朝廷,还能保持今天这种昂扬向上的精神气吗?”
在山下,终究是那一朝天子一朝臣。
何况如今的大骊王朝,已经没有了国师崔瀺。
谁敢保证下一任大骊宋氏皇帝,就一定还是位雄才伟略的明君?不会改弦易辙,大骊国势不会江河日下?
杨花点头笑道:“肯定可以。”
其实这是一个极有僭越嫌疑的问题,不过杨花回答得没有半点犹豫。
岑文倩问道:“杨侯君为何如此笃定?”
杨花心情复杂,思绪飘远,片刻后回过神,笑道:“我们拭目以待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