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诸君借取千山万水(七)
在接那拳之前,青同的那具阳神身外身,身上突然多出了一件古老甲胄。
此拳太过古怪,既然无法力敌,同时注定避无可避,青同就只好选择硬扛一拳,在那件雪白法袍之外,又增加了一副用来保护体魄的甲胄。
显而易见,青同不觉得自己半个神到的武夫体魄,不依仗外物,当真能够完整接下这一拳。
一拳过后,白发老者身上那件宝甲如镜面崩碎开来,如无数道流星激射而出。
而且老武夫的一道魁梧身形开始坠地,却不是一条直线,只因为这座天地,就像一个稚童随意攥起的褶皱纸团,在此间,光阴长河的流逝方向,已经超出世俗的认知,所谓的方向都是虚妄,东南西北,上下左右,都是扭曲、折叠的。以至于许多看似相邻的地界,咫尺之间却有千里之遥,许多看上去隔着百千里的距离,反而只是毫厘之差、一步之隔。
这就使得白发老者的身形,像撞在竹筒内的一颗琉璃珠,摇晃不已,四处乱窜。
一般情况下,这么一位止境的纯粹武夫坐镇这种天地,置身其中、与之对敌的练气士,简直就是一场噩梦。
等到魁梧老者终于停下身形,竭力稳住体内山河震动的紊乱气象,低头看了眼,身上破碎不堪的甲胄,老人吐出一口血水,将那些支离破碎的宝甲悉数剥落,再一招手,聚拢天地间其余那些散乱的破碎甲片,最终连同身边碎片,恢复成一颗黯淡无光的兵家甲丸,
青同心疼不已,好不容易才将这具远古神甲,修缮到可以披挂在身的程度,再想要恢复原貌,又不知道要猴年马月了。
只是不得不承认陈平安这一拳,有点重。
青同抬起手,抹掉满脸血污,抖了抖手腕,将那些血水摔落在地,融入天地间,好奇问道:“拳从何来?”
绝不相信是陈平安自创的拳法。
陈平安摊开双手,身后远处,之前被摘下的两把长刀,如获敕令,只因为青同尚未隐藏小天地道法轨迹的缘故,斩勘的轨迹路线,就与青同先前撤退身形差不多,七弯八拐,倏忽不定,行刑却是笔直一线,完全无视天地禁制,直接返回陈平安手中。
一袭鲜红法袍,双手持刀,狭刀微微晃动,两种刀光流溢出不同的轨迹。
白发老者见那家伙好像扯了扯嘴角,讥讽之意,十分明显。
止境武夫是真,纯粹武夫是假。
真就只是个一点点熬出来的武夫止境,只能靠着悠久岁月的打磨体魄。
陈平安这一拳过后,刚好两刻钟结束,一炷香已经燃烧殆尽。
远处,小陌转头望向身边的青同阴神,笑着打趣道:“青同道友,你还是有点家底的。”
活得久,有一点好,就是见识广,因为本身就是老黄历前边几页的远古道人,所以根本不用翻阅那些吃灰万年的秘档,就可以轻松知晓真相。比如眼中那位魁梧老者身上披挂的甲胄,小陌一眼就看出了大道根脚,来历相当不俗,品秩不亚于作为上古斩龙台行刑之物的狭刀斩勘。
少年姿容的青同阴神,脸上泛起一阵苦笑。
这件宝甲,可是压箱底的手段之一。曾是中土文庙借给镇妖楼的,如今青同算是凭借一份功劳,将其收入囊中。
只可惜缝补多年,只因为青同不擅炼造,始终进展缓慢,结果今天这么一场狗屁倒灶的问拳,又被打回原形了。
远古天庭五至高之一的披甲者,以身上那件甲胄作为原型,曾经出现三件被视为次一等真迹的神甲,是那十二高位神灵之一的铸造者,在得到火神和水神的许可后,采撷日精,再以火神作为行宫之一的荧惑,作为熔炉,用光阴长河作为淬炼之水,耗时颇久,精心锻炼、仿造而成。
小陌在飞升城酒铺那边见到的代掌柜,郑大风前身,披挂的那件银色铠甲“大霜”,正是三件神甲之一。
只可惜在那场道人与神灵皆陨落无数的登天一役中,不愿让出道路的看门神将“郑大风”,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最终被某位存在,一剑钉死在大门上,大霜宝甲就此破碎,遗落人间。
如那人间法可言的剑光数量,还在疯狂叠加,以至于旧有剑气凝聚而成的光柱,转眼间就被崭新剑光轻松撞碎。
桐叶洲上五境修士,按照各自境界的高低,神识的强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道心微颤,依稀都察觉到了不对劲。
负责坐镇桐叶洲天幕的三位儒家圣贤,举目远眺,笑了笑,只见桐叶洲中部上空,仿佛出现了一只光球,只是不知为何布满了尖刺,剑气森森。
距离那颗光球最近的某位老夫子,轻声笑道:“好好一座镇妖楼,怎么变成了只……刺猬?”
这种修道之人之间的私人恩怨,拦什么拦。
再说了,老夫不跑去拉偏架,就算很给这位青同道友面子了。
大战落幕这么些年,因为至圣先师与礼圣、亚圣,不知为何,都没说什么,这栋镇妖楼,也就装聋作哑,就像个捂紧钱袋子的吝啬鬼,是个半点不肯开销的主儿,只是作那壁上观,故而收拾桐叶洲这么个山水破碎、人心涣散的烂摊子,就只能是三座书院的山主、君子贤人们,四处奔波劳碌跑断腿了。因为不可参与人间具体事务,是礼圣早年亲自为他们这些坐镇天幕陪祀圣贤制定的一条铁律,所以他们三位,也就只能是忧心了,都没办法与那座雄镇楼说半句牢骚话。
其实不顺眼好几年了。
无法苛求他人作圣贤。
这位曾经亲口赞叹年轻隐官一句“后生好风采”的老夫子,抖了抖袖子,将那份天地异象给遮掩过去。
怎的,职责所在,谁能挑我的刺?
一座文庙封正的雄镇楼,与文圣一脉的儒生,属于自家人关起门来打打闹闹,这就叫家丑不可外扬。
天地内的新战场,青同阴神,与那个作为阳神身外身的魁梧老者,一并消失,重归真身。
毕竟是要与一位飞升境剑修对敌,青同岂敢掉以轻心。
而那棵梧桐树真身,又变幻成一位身材修长的,光线明暗交替,面容模糊,头戴一顶芙蓉道冠,身披一件崭新甲胄,内穿一件金黄法袍,脚穿一双碧绿鞋履,腰悬一连串的古朴玉牌,双臂之上环以鲜红色臂钏,总之是能穿戴上的,都派上用场了,五花八门的山上法宝,花里胡哨的装饰……
与此同时,这位道龄漫长的飞升境大修士,也未束手待毙,步罡踩斗,双手掐诀,分身如花苞绽放。
一千多位青同化身,各展神通,纷纷祭出不同的法宝,施展不同的攻伐术法、防御神通。
好个技多不压身。
只说术法之多,种类之驳杂,不谈道法玄妙和修为高度,估计青同只凭今天这一手,就能跻身浩然前十。
这些青同分身,其中百余位负责临时结阵,营造出一座山水阵法,其余数量更多的符箓分身,为了阻拦那些层出不穷的剑光,不惜与之玉石俱焚。
而青同这位自称会几手大符的飞升境修士,压箱底的那几张大符,一并祭出,各自契合五行大道,堪称符箓一途的造诣极致。
一张火符祭出,便出现了一尊身高千丈的火部神灵,全身交织着千百道火焰,乱拳打碎一条条不断靠近山水大阵的剑光。
又有一张水符,符箓衔接,连绵掠出,像那江河滚滚,由数以万计的符箓交织、重叠而成,波光粼粼,最终汇聚显化出一条身长千里的青色鲤鱼,身上每一片鱼鳞,皆大如庭院,都是一份符箓灵光。
一张张撮土成山的三山五嶽符,猛然间砸地,五座古老大岳,落地生根,三山互成掎角之势,外围又有五座古嶽围绕三山。帮助外边的山水大阵稳住阵脚。
而青同真身背后,一张木符,符光四散,丝丝缕缕的光线,然后堆积出了一架好似世间最精巧、繁密的木作偶人。
但是小陌面对这些乱七八糟的手段。
只有一剑而已。
一道璀璨至极的剑光,如游鱼摆尾,朝那座阵法和青同真身而去。
剑光所至,摧枯拉朽。
剑光四周,出现了一条类似天外太虚境地的通道。
就连自身剑气凝聚而成的无数道倾斜光柱,只因为拦路,都一并崩碎再悉数化作虚无。
这就是一位飞升境巅峰剑修的真正杀力。
在天地别处,同时生发出十数个好似水花四溅起涟漪的微妙泉水。
那些水源之泉眼所在。叮咚作响,宛如。
天下江河大渎,无论入海时如何气势汹汹,水势雄壮,水脉源头处,往往只有几处细微泉眼。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存在,剑气之细微,仿佛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却好似小陌剑术之大道初始。
在你青同的自家地盘上,躲,能躲到哪里去。
跑,出了一座镇妖楼,你青同又能跑到何处。
一座山水大阵眨眼睛告破,崩碎声响,惊天动地。
青同耗尽了所有大符,才堪堪打消了那道如入无人之境的可怕剑光。
万年之前,就知道这位名动天下的剑修,剑术很高,只是青同依旧无法想象,会如此之高。
但是不都说它的剑术,并不以杀力著称吗?只是因为它的攻守兼备,才难缠至极吗?
不是说它当年的剑术杀力,排不进天下剑修前五吗?
蓦然间,青同瞪大眼睛,就看到了一张越来越清晰明显的面容。
这位远古妖族剑修,一张带着笑意的面容越来越靠近,只是手中一剑横抹而至。
整个天地间都拖拽出一道漫长的弧线,直奔青同的头颅而来。
那个如今改名小陌的家伙,好像在说。
你好,青同道友。
再见,废物飞升。
命悬一线,青同情急之下,倒也不算是束手待毙,突然高声喊道:“陈平安!至圣先师有话转告!”
那一袭鲜红法袍,正从小陌破开的天地缝隙中,跨越小天地,宛如一位远古登高天仙,脚踩虚空之地,拾级而上,缓缓现身。
双手笼袖,腰叠双刀,身边跟随着一把自行掠空的夜游剑。
但是青同瞬间如坠冰窟,与那持剑近身的小陌,双方一个交错而过,站在原地的青同,被那道弧线剑光割掉了头颅。
一颗头颅高高抛起。
可能是陈平安来不及出声阻拦小陌,可能是以心声言语了,小陌来不及收剑。
可能是小陌听到了心声,这位远古妖族剑修心中却是戾气横生,不愿意停剑。
更有可能,陈平安既没有出声,因为根本就不愿意开口。
懒得开口。
谁知道呢。
小陌手中剑意凝聚而成的那把长剑,当场消散,换手持剑,环顾四周,微微一笑,好歹是位飞升境修士,哪里容易这么轻松被当场斩杀,距离所谓的身死道消,还有段距离。
不过再怎么,都比当年试图斩杀仰止来得轻松,一来仰止的飞升境更加巅峰,而且她体魄的先天坚韧,再者在那远古人间,疆域广袤,加上仰止的修行之路,得天独厚,是身负一部分大道水运的,故而每逢临水地界,仰止逃得飞快,远遁速度犹胜剑光。
这个青同却是画地为牢的处境。
那颗头颅,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如一截枯木腐朽,继而化作灰烬飘散天地间。
小陌身后,青同真身所在位置,宝甲铿锵坠地,声响清脆,那件法袍则颓然飘落在地,瘫软在宝甲之上。
用上了一种类似蝉蜕神通的遁法。
一棵大树,只伤枝叶,不伤主干。
当然青同的一份大道折损,是必不可免的。
天地四方,回荡起一个如震雷般的暴怒嗓音,“休要得寸进尺!”
这里浩然天下九座雄镇楼之一的镇妖楼。
你小陌正好是一头来自蛮荒天下的妖族!
小陌却是笑容灿烂,转瞬间不见法相,循着一条蛛丝马迹追杀而去。
一尊仙气缥缈的法相,明月芦花杳无踪迹。
片刻之后,天边悬起一轮无比诡谲的漆黑圆月,是青同被迫现身,不得不施展出一道压箱底的保命神通,月相。
而小陌的那尊法相,相较之下只能算是芥子之于井口,但是那轮明月附近,先是亮起一粒极其细微的光亮,然后瞬间蔓延成线,最后那条剑光长线,就像一条腾空而起的巨大蛟龙,蜿蜒游曳于一轮明月的上空。
这是小陌昔年在一双日月运行轨迹之上,悄然在道路上布网吞咽下其中一轮月后的自创剑术,食月。
只是比起那位拥有“纬甲”的远古道友,那一手名副其实的“日食”道法,小陌自认还是差了不少。
当时它们这拨山巅大妖,得到白泽的那道敕令,不得不纷纷从沉睡中醒来,其中一位古老存在,因为万年道场,或者说养伤之地,是在那蛮荒天下的大日之中,故而这个同为剑修的婆姨,便与天上“邻居”、身在明月皓彩中的小陌,以独门神通随便言语了几句,双方原本约好了人间重逢的相见之地,对方还说如今给自己取了个化名。
谢狗。
之前小陌与陈平安提及它们这拨远古存在,修为和战力一事,担任死士的小陌坦诚以待,说自己既不是杀力最大的那个,又不是防御最强的,只是小陌可以肯定一事,自己的攻防都在前三甲。小陌因为刚刚与陈平安打交道没多久,加上剑修的心性使然,所以当时仍然有所保留,没有多说内幕,比如攻防两道的各自前三甲,其实撇开自己占据两席之地,剩下的,并非四个,而是只有三位,因为那个“谢狗”,同样是攻守兼备的巅峰强者。
至于小陌与这位化名如今“谢狗”的道友之间,就又有一段故事很长的恩怨情仇了。
这大概也是小陌不愿多说更多真相的缘由之一。
陈平安肩头一沉,愈发身形佝偻。
是那青同再次搬出镇妖楼主人的身份了。
片刻之后,各地依旧有剑光突兀亮起,又骤然消逝。
青同终于首次现出真容,狼狈不堪,一身血污,身上伤痕,纵横交错,伤口不下十数道,白骨裸露,惨不忍睹。
年轻相貌,姿容俊美,雌雄莫辨。
只是青同再无山巅大修士的雍容气度,显得有些气急败坏,就站在陈平安不远处,好像只有这样,才能稍微喘口气。
青同的选择,是对的。
小陌果然没有继续递剑,那只持剑之手,绕在身后,以示诚意。
容你在我家公子身边休息片刻便是了。
陈平安看到青同的容貌后,一时间神色古怪。
按照避暑行宫的秘档记载,古语梧雄桐雌,“梧桐”同长同老,同生同死。
而出身中土阴阳家陆氏的陆台,便是千年难遇的阴阳鱼之身。
当年也是陆台陪着陈平安一起游历桐叶洲。
一位练气士,却天然恐高。
邹子与剑术裴旻,都是陆台的传道恩师。
陆台当年与自己分别后,会不会也曾被邹子带着来过这里?
陈平安却没有与青同询问此事,无所谓的事情了,陆台也好,剑修刘材也罢,相信来年终有重逢之日,或是见面之时。
小陌朝那青同抬了抬下巴,示意你可以离开此地了。
青同一咬牙,远遁离去。
等到做得好,再来做其他事情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不然就都是些野狐禅和邪魔外道……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为什么,做官吗?封妻荫子?
山上术法万千,唯有剑修一道,如世间百业中的读书,睥睨天下,蔑视旁人。
何尝不是青同在借机冷嘲热讽那自恃“一剑破万法”、便目无余子的的剑修?
处处含沙射影,另有所指。
比如那座高门府邸,象征着曾经的剑气长城。而剑气长城的宁姚,就是那个可惜不是男儿身的女子,所以入赘府中的那个女婿,之所以是“门当户对的,也是有才情的”,当然是因为此人的身份,是文圣一脉的关门弟子,是崔瀺、左右他们几个的师弟,所以老大剑仙,对此人是颇为看重的,而“偏偏不肯举业”一语,是暗示陈平安当时不是剑修……
青同有些心虚。
怎的,这也能猜得到自己的心思与用意?
这次又轮到小陌如坠云雾了。
心肠能如此弯绕的,不是心思海底针的女子,就是……我辈读书人了。
陈平安瞥了眼对面的青同,当下其实是个女子?
至于最后那一幕,郡守大人推门而入,将桌上那盏油灯挑去一根。
大概是青同这个对剑修怨气不小的,依旧是在拐弯抹角说老大剑仙与自己了。
是说老大剑仙晚节不保,竟然只能临终托孤给一个到剑气长城没几天的外乡人?
结果到头来,那个躺在病榻上一言不发的老人,就像那个在战场上一剑不出的陈清都。
最终就只能留下半座剑气长城?
陈平安双手笼袖,笑眯眯道:“你又不是骂我,只是在这儿骂一个已经作古的老大剑仙,我不生气,怎么可能生气呢,犯不上,没必要。”
“就像在剑气长城,任何一个活着的下五境剑修,都可以随便调侃宗垣不如自己。”
“对了,青同前辈,你没有骂我吧?”
青同默不作声,不承认不反驳。
小陌觉得这家伙先前就该听自家公子的劝,别节外生枝,就让公子返回仙都山得了。
让青同稍稍松口气,因为陈平安已经主动推开那两张落叶,换成了下一幅画卷。
陈平安问道:“是善意的提醒?仍然是邹子的安排,还是你自己的本意?”
青同给了一个含糊说法,轻声道:“大势所趋,是谁的意思,并不重要。”
陈平安讥笑道:“还想不明白吗,这是邹子对你的提醒。”
画面上,是身为战主的一方霸主,一场有关是否“仁义”的半渡而击。
青同后知后觉,道心一震。
青同原本认为这张落叶,是说那三教祖师一旦散道,就是一场万年未有的崭新格局,群雄并其,共同争渡。
肯定会有飞升境和十四境大修士,做出那种坐断津流、甚至是过河拆桥的拦路举动,在自身大道之上,打杀一切有可能与自己起大道之争的修士。
只是再想到先前陈平安的飞剑传信,青同便忍不住背脊生寒。
陈平安冷笑道:“难道你跟邹子打交道,就是干脆躺在地上装死,听天由命了?”
接下来的画卷,有一双缠绵悱恻的才子佳人,大概世间一样的花好月圆人长寿,一样的有情人终成眷属,却是走在不同的相思路上。
其实在陈平安当那之水的一地郡守时,或四处奔走化缘,或微服私访,算是“体察民间疾苦”,曾经看到一个穷酸老书生,回家之时,黄昏里路过街口,看见个摆了个熟食案子,老先生走出去很远,反复念叨着行不得行不得,我一个读书人,怎好亲自上街去买东西呢。等走到了家门口,实在嘴馋得紧,看了眼天色,等黑了,认不清人时……只是再一想,月亮大明起来,又认得清人了,不如稍等暮色月又未起时,倒还天黑些……最终老书生便去屋子提了个篮子,快步走出,在那熟食案子,也不敢如何争执价钱,买了一篮子回来,骂那商贾真是黑心,真真比这天色都要黑了……
也曾看到一个不小心丢了工钱的男子,坐在街旁,离着家里还有些距离,使劲打自己的耳光。
一旁不远处,又有一帮年轻年老的赌鬼们在那儿赌钱,赚那些如流水过家门留不住的银钱,大声吆喝声响,与耳光声并起。
之后那个老和尚在大殿内,劈砍佛像作取暖的柴火。
妄称开悟的野狐禅,读书人钻研佛经的文字障,还有那些打葛藤,以及那些动不动就呵佛骂祖的狂禅……
陈平安却知道,加上先前遇见吕祖的一枕黄粱,以及这文官祈雨、郡守治水在内数事,这都是邹子在探究自己的道心倾向,或者准确说来,是三教宗旨在自己心中的轻重。
邹子用心最深的,还是那雨后道路遇见老媪,老媪衣衫褴褛,却骑乘骏马,鞍辔华美。
如果只是理解为鬼物尚有阳间亲人在那中元节时分,上坟祭奠,那么那些在阳间颠沛流离之人,又该如何自处?天地悲秋,草木凄然,陈列祭品,酹酒祭奠,有此凶年,流离失所,吊祭不至,精魂无依……这么想,当然没问题,但是邹子的用意,绝对不止这一层,而是借那老媪,说明如今那些远古神灵余孽如今的处境,真正用意所在,更是那句“公子何往”,以及之后那句“路途积潦,暂作休歇,翌日早行,得从容也。”
因为下一幅画卷,陈平安和小陌,就成为了一地神灵。
从容登高,恢复神位?!
但是在陈平安心中,邹子用心最为险峻的,还是最后那幅画卷,那个既陌生又熟悉的场景。
可能是因为人间所有的悲欢相通,都只会来自感同身受。
陈平安环顾四周,没有察觉到一丝一毫的异样。
相信即便自己祭出一把笼中雀,完全笼罩这座梧桐天地,还是一无所获。
好像更多的知道,只会带来更多的未知。
其实很多时候会羡慕青同这座修道之士,老子就往地上一趟,万事不想,爱咋咋的,明儿到底是刮风下雨,还是日头高照,爱来不来。
陈平安从袖中取出那只养剑葫,抿了一口酒水,视线上挑,望向对面的青同,“说吧,真正的理由。”
青同脸色古怪,以心声说道:“你已经知道我与陆台的那种相似之处了?”
陈平安点点头。
青同有些看上去比较真诚的笑意了,不再以心声言语,嗓音清冷道:“一个我相信邹子的猜测,一个我相信自己的眼光。只是经常打架,我就想要多看看,其实越看越迷糊,但是也不算什么看不如不看就是了。”
青同抬起双手,轻轻拍打膝盖,神色轻松许多,“可能都是一叶障目,不过又有什么关系呢,就这样了。”
言下之意,一个青同,相信邹子所猜测的未来陈平安,一定会到来,但是另外一个青同,却选择相信以前的陈平安,会一直是那个曾经的少年。
陈平安点点头,表示理解。
收起养剑葫,陈平安站起身,笑着说道:“元乡前辈,之所以会在梧桐树上刻字,是因为那位前辈,觉得人生其实有两场远游,一次是修道之人的身死道消,一次是被世界彻底遗忘,所以元乡前辈才会四处刻字,因为他希望未来千年万年,都有后世人知道人间,曾经有一个名叫元乡的剑修,存在世间。”
青同跟着起身,问道:“是避暑行宫那边的档案记载?”
陈平安笑着摇头道:“是我猜的。”
在陈平安就要离去时,青同突然说道:“请坐。”
陈平安愣了愣,“你为何改变主意?”
青同微笑道:“其实没什么理由,就是赌一把。要么亏到姥姥家,要么赚个盆满钵满。”
陈平安问道:“不后悔?”
青同微笑道:“等到后悔了再后悔不迟。”
陈平安重新落座,说道:“小陌,帮忙为我们护道。”
小陌笑着点头,斜瞥了一眼青同。
青同看似神色淡然,实则略带几分促狭,好像在说一句,小陌道友,以后对我客气点啊。
在这一天的大年三十。
浩然天下梧桐叶落纷纷。
与此同时,有人造梦,一场天游。
我请诸君入梦来。
与君借取一炷香。
红烛镇一向是的竖街横巷的格局,观水街和观山街之间,有条无名小巷,开着一间没有匾额的小书肆,生意一年到头都是冷清,只是书籍价格奇高,还不降价,一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那个年轻掌柜,正是冲澹江水神李锦,这会儿躺在藤椅上,拎着一只手炉,打盹儿。
一些个年夜饭早的,已经响起了一阵阵的爆竹声。
当官的,在外人眼中,无非是好官坏官之分,对于官场中人来说,也简单,想不想往上爬。
世俗公门和山水官场其实没两样,那么李锦这位冲澹江水神,显然就属于不想着往上爬的。
只说前些年那三场金色大雨,北岳披云山的那位魏山君,受益最大,关键是在辖境之内,在一众山水神灵看来,魏大山君那叫一个扣扣搜搜的,就连那北岳地界的储君之山,都没怎么雨露均沾。
李锦眯起眼,心弦紧绷,只是很快就笑着起身,“陈山主,好神通。”
等到听过那位“不速之客”的请求,李锦疑惑道:“类似万民伞?”
陈平安听到这个比喻,哑然失笑,想了想,“勉强可以这么说吧。”
李锦思量片刻,说道:“我可以不要你的那份功德馈赠,但是我有一事相求,算是作为交换。”
陈平安笑道:“买卖照旧,但是如果李水神相求之事,只要我做得到,就一定不拒绝。”
李锦试探性说道:“等到下次山主返回落魄山,能否有劳山主为一幅白描画卷‘着色’?”
陈平安笑问道:“可是当年朱敛与沛湘从清风城返回,路过贵地,赠送给李兄的两幅画卷之一?”
李锦点头道:“正是。”
陈平安心中了然,知道上次朱敛路过店铺,送给了李锦两幅画卷,皆是白描图,,篆刻八字,吾心深幽,大明境界。至于另外那幅画卷,则是前边的那位文士,就像已经跳过龙门了,在那龙门之上俯瞰激流,因为画卷中的文士,一手支撑龙门大柱。朱敛以白文钤印八字:鱼龙变相,出神入化。
只因为是两幅白描画卷,所以李锦的“请求”,所谓着色,就像是一种寺庙道观为神像的……描金。
山水神灵的封正一事,当然只能是当地朝廷的皇帝旨意,或是文庙圣贤才能“口含天宪”。
但是此外次一等的描金,一些个功德圆满的修道之士,或是一些境界足够的大修士,确实是有一定功效的。
陈平安点头道:“无需下次,今天就可以做成此事。”
李锦无奈道:“在这……梦境中,我那两幅画卷皆是虚物。”
陈平安笑道:“李水神只管凝神观想,一试便知。”
李锦便凝神想象那幅画卷,当然是那幅鲤鱼高士升仙图,至于鲤鱼跳龙门一事,暂时不敢想。
陈平安手腕一拧,手中竟然是那支当年赠送给君子钟魁的小雪锥,接过那幅画卷,悬空摊开,为那尾鲤鱼仔细描金,最终再为其点睛。
李锦大为意外,这般观想?竟然就能够转虚为实?
我莫不是在做梦吧?
对,我就是在做梦……
那么梦醒之后,总不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吧?想来不至于,陈平安肯定不会在这种事情上跟自己开玩笑。
陈平安突然说道:“既然来都来了,那就好事成双。”
李锦有些犹豫。
陈平安笑道:“举手之劳。”
为,落魄山陈平安,陈十一。
上阳文下阴文,朱白并用,寓意连珠。
因为有那钤印数目、古喜单数的讲究,因为有“用一不用二,用三不用四,取奇数以扶阳”的用意。
所以最终陈平安又取出一方印章,是那枚相伴多年的水字印。
李锦收起两幅画卷,与陈平安作揖行礼,由衷致谢,起身后沉声道:“稍后那炷香,定然诚心实意。冲澹江江水正神,李锦愿为桐叶洲山水,略尽绵薄之力。”
一袭青衫,消散不见。
李锦睁开眼睛,赶紧从方寸物中取出两幅画卷。
果然已经描金。
水运充沛,超乎想象。
李锦立即御风返回冲澹江水府,并且郑重其事地沐浴更衣,最终深呼吸一口气,面朝南方,双手捻香火状,凝聚一部分辖境水运,最终点燃一炷水香。
与此同时。
冲澹江附近,一位青蛇缠绕手臂的江水正神,亦是如此。
而某位水神娘娘,更是如此,无比心诚,丝毫不输前两位同僚。
落魄山中的那座莲藕福地,水蛟泓下,领着福地内的一众江河水神,各自点燃一炷清香。
北俱芦洲济渎。
在一座气派恢弘的崭新侯府内,一位双眸金黄的黑衣少年,盘腿坐在大堂那把主位座椅上,笑嘻嘻看着那个登门做客的上祠水正,“司徒激荡,你说说看,这算不算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那位曾经的同僚,如今的下属,脸上笑容有几分难以掩饰的尴尬。
李源只是嘿嘿笑着,倒是不怕对方心生芥蒂,双方知根知底,当了无数年的邻居,对方是个无利不起早的,只要钱到位,万事好说。
双方都是水正出身,难兄难弟很多年了。
昔年济渎三祠,之前只剩下两祠,其中上祠位于大源王朝崇玄署。李源职掌的中祠,就在水龙宗,只是被炼化为一座祖师堂了。
龙宫洞天里边,昔年作为李源道场的凫水岛,也帮着牵线搭桥,帮陈平安用了一个极低的价格买下。
相较而言,在荣升大渎龙亭侯之前,还是眼前这个名叫司徒激荡的家伙更阔绰了,
之前那么多年,也没见这家伙来龙宫洞天找自己客套寒暄半句,傲气得很,有靠山嘛,就瞧不起自己这个混吃等死的。
今时不同往日啊,司徒激荡隔三岔五就跑来跟自己套近乎。
司徒激荡作为济渎上祠水正,曾经是老者容貌,如今不至于说是返老还童,却也容光焕发,枯木逢春,就像那凡俗,从耄耋之年,重返花甲之年。因为以前的文庙,一直刻意忽略大渎封正一事,作为职掌大渎祠庙香火的存在,数千年以来,始终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的可怜境地,顶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官职,却像一个完全领不着俸禄的官场可怜虫,比那山下王朝的清水衙门当差,更可怜。大渎沿途的各个国家的皇帝君主,那些大大小小的朝廷,是想帮忙都帮不上,而之前四海又无龙君,当然更是远水救不了近火了,故而浩然天下所有大渎的水正,每当金身出现裂缝,几乎就是无法挽回、没有退路的定局,每当一尊金身倒塌,天下就会少去一位水正。使得昔年鼎盛时,大大小小的通海渎水,两百多位水正,十不存一。
可自从宝瓶洲以人力造就出一条大渎后,等于是“开了先河”,文庙就终于有所动作了。一些个大渎水正,哪怕没有能够像李源这样,直接晋升为大渎公侯,可哪怕是维持水正身份不变的司徒激荡,只因为文庙的封正,等于浩然的大道正统,再次认可了水正一脉,这一下子,他们这些大渎旧官吏,不是枯木逢春是什么。
李源倒是没有继续拿话调侃司徒激荡,开始聊正事。
聊过了正事,李源就亲自送客到大门口,一来是礼数,二来每次在自家大门口,抬头看那“龙亭侯府”的金字匾额,心里边就美滋滋嘛。
他们这些水正的名字,姓氏无忌讳,就算是火字旁的姓氏,都不会妨碍大道。
但是名,必须是水字旁,这是自古而来的一种定例。
比如李源的“源”,司徒激荡的“激荡”。
可是渴、沙这些字,肯定也不行,至于满字稍大,湾字又太小,洪涝则过于晦气了,所以如果需要改名,那么涨、汹涌、温等字,都是不错的选择。
李源以前就一直觉得司徒激荡混得比自己好,肯定是名字占优的缘故,如今看来,呵呵,一般般哈。
大摇大摆走回府内,实在不愿意去衙署公房那边找罪受,便掐诀施展水法,去往大渎水中,瞬息远遁千百里,最后悄然去往龙宫洞天之内,李源最后坐在云海之上,俯瞰那湖中岛屿,碧玉盘里青螺蛳。
看了半天,也没能看出一朵花来,李源打了个哈欠,后仰倒去,就那么躺在云海上,反正无所事事,不对,大爷我是忙里偷闲,那就睡个懒觉。
黑衣少年缓缓睁开一双金色眼眸,冷笑道:“何方小贼,好大狗胆,竟敢……”
话说一半,李源一个蹦跳起身,“陈平安?!”
一袭青衫长褂,笑容和煦道:“有事请你帮忙。”
李源抬起双手,重重一拍脸颊,清脆悦耳,“说!”
打肿脸充胖子,也要帮上这个忙。
需要问啥事吗,不能够。先点头答应下来,才算兄弟。
李源最后大手一挥,“要啥功德,见外了见外了……”
陈平安摇头坚持道:“规矩所在,不可例外,回头找你喝酒就是了。”
李源犹豫了一下,点点头,正色问道:“接下来要去见沈霖?”
陈平安笑着点头,“见过了灵源公,还要继续赶路。”
李源小声问道:“要去很多地方?”
陈平安还是点头,“很多。”
之后陈平安继续“梦中远游”。
在“某座”镇妖楼内,一位身材高大的老夫子,凭栏而立,眺望不远处的那棵梧桐树。
身边是一位中年道士,手持紫竹杖,腰悬一枚大葫芦酒瓢,衣黄衫穿麻鞋,背剑执拂。
其实老夫子与这“中年”道士,如果对现在这一刻而言,双方都是之前人,在看当下的将来事了。
道士笑问道:“外出游历,遭遇如何?”
老夫子自嘲道:“不如何,很不如何,村童欺我老无力。”
老夫子看了片刻,说道:“纯阳道友,你帮着算一卦?”
道士笑着点头,“至圣先师都发话了,吕喦岂敢不从。”
老夫子打趣道:“什么吕喦,是神往已久的吕祖才对。”
吕喦哭笑不得,掐指一算,神色凝重道:“风行地上,观。”
老夫子嗯了一声,是那观卦第五爻,点点头,随手挥了挥袖子,说道:“再算。”
先前吕喦算出的爻辞,是说那天地运转,阴长阳消,大道衰微万物难行。或者准确说来,是万事变化中,应当观望时势。
君子宜静不宜动,暂时作壁上观风。
吕喦片刻之后,继续说道:“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
老夫子笑道:“这就很好嘛,自助者天助之。”
吕喦欲言又止,算了,你是至圣先师,在浩然天下,当然是你说了算。
老夫子双手负后,微笑道:“千万别觉得是我做了什么,怎么可能。”
至圣先师突然啧啧称奇,说了句,“呦,忽然觉得今宵月,元不黏天独自行。”
吕喦笑着点头。
老夫子没来由感慨了两句言语。
这位浩然天下的至圣先师,提到了几个名字,
其中余客,是礼圣的名字。而寇名,则是白玉京大掌教的真名。
后边一句。
“真不知道人间有几人立教称祖,有几人自称无敌。”
先前一句。
“如果没有陈清都,余客,寇名,陈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