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白袍墨甲,联手破曹(1 / 1)

几日后,曹军来袭。

战场上,尘土飞扬,喊杀声震天动地。

夏侯惇率领的曹军如汹涌的潮水一般席卷而来。

铺天盖地的攻势让陈庆之麾下的白袍军倍感压力。

尽管白袍军以少胜多的战绩闻名,但在曹军如海潮般的攻势下,逐渐显现出疲态。

陈庆之身披银色铠甲,手持长枪,立于阵前,目光如炬地注视着前方的敌军。

他深知这是一场关乎存亡的关键之战。

在他的指挥下,白袍军列成整齐的方阵,长枪如林,盾牌如墙。

每当曹军发动冲锋,白袍军便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精准的配合予以反击。

然而,曹军人数众多,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白袍军的防线逐渐被压缩。

“全军向前!给我顶住!”

陈庆之高声喝令,他的声音在战场上回荡,激励着每一位士兵。

白袍军士气高涨,他们用生命扞卫着每一寸土地。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曹军的优势愈发明显,白袍军渐渐陷入了苦战之中。

在营帐内,刘协紧握着地图,眉头紧锁。

探子不断传来前线的消息,形势愈发严峻。

他意识到仅凭白袍军的力量已不足以抵挡曹军的进攻。

此时,李元霸这个名字在他脑海中一闪而过。

“速去请李元霸前来!”刘协果断下令。

传令兵领命而去,刘协则继续关注着战场上的动态。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每一分每一秒都显得无比漫长。

刘协的心情愈发焦急。

他深知每一刻的拖延都可能意味着更多的伤亡。

终于,远处传来一阵雷鸣般的马蹄声,刘协的心猛地一紧。

他走出营帐,遥望远方,只见一支黑色铁骑如黑色洪流般奔腾而来。

在队伍的最前端,李元霸手持一双擂鼓瓮金锤,威风凛凛,气势如虹。

李元霸带领的五千黑甲骑兵犹如黑夜中的死神,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向曹军。

刹那间,大地仿佛都在颤抖,马蹄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

“杀——“

李元霸一声怒吼,声如洪钟,响彻整个战场。

他双臂一振,擂鼓瓮金锤带起两道寒光,率先冲入敌阵。

只听“轰“的一声巨响,两名迎面而来的曹军大将瞬间被砸落马下。

战马受惊后退,顿时在曹军阵中撕开一道口子。

黑甲骑兵如黑色旋风般卷入敌阵,所到之处,曹军将士纷纷避让。

李元霸骑在马上左冲右突,双锤舞得密不透风,每一击都带着开山裂石之力。

他时而跃马冲杀,时而勒马横扫,将曹军阵型搅得七零八落。

此时的战场上呈现出一幅壮观景象:

白袍军稳住阵脚,重新列阵。

李元霸的黑甲骑兵纵横驰骋。

夏侯惇率部奋力抵抗。

三方力量交织碰撞,喊杀声、马蹄声、兵器交击声交织在一起,震耳欲聋。

李元霸越战越勇,他看准时机,带领骑兵从侧面迂回包抄,截断了曹军的退路。

这一举动彻底打乱了夏侯惇的部署,原本占优的曹军顿时陷入混乱。

黑甲骑兵与白袍军内外夹击,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

攻势太过猛烈,根本无法阻挡。

“全军撤退!”夏侯惇咬牙切齿地发出命令。

但此刻的曹军早已人心惶惶,士兵们纷纷四散逃窜。

李元霸带领的黑甲骑兵如影随形,追杀着溃败的曹军。

他们以雷霆万钧之势,将曹军逼入绝境。

与此同时,陈庆之也抓住机会,率领白袍军发起反攻。

两支军队从不同方向夹击曹军,使得曹军毫无招架之力。

夏侯惇见大势已去,只得率残部突围。

但李元霸和陈庆之怎肯放过这个机会,他们紧追不舍,誓要将曹军彻底击溃。

在激烈的追逐中,夏侯惇率领的残部被逼入了一片山谷。

李元霸和陈庆之率领的联军如潮水般涌来,将曹军围困其中。

山谷内,曹军士兵们惊慌失措,四处逃窜。

李元霸手持双锤,如虎入羊群般冲入敌阵,所到之处一片血红。

“夏侯惇,今日便是你的死期!”李元霸怒吼一声,双锤如闪电般挥动。

夏侯惇见状,急忙抽出长刀迎战。

两人刀锤相交,火星四溅。

夏侯惇虽勇猛,但在李元霸的双锤之下,显得有些吃力。

几个回合下来,夏侯惇渐渐落入下风。

他赶紧召集部下仓皇撤退。

“全军集结,打扫战场!”

刘协的声音从远处传来,他带领着主力部队赶到战场。

见到李元霸和陈庆之的英勇表现,刘协心中大喜。

战斗结束后,刘协带领全军凯旋而归。

士兵们欢呼雀跃,庆祝着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

刘协站在高台上,望着眼前欢庆的士兵,心中感慨万千。

这场胜利只是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他。

“将士们,今天的胜利属于你们!”

刘协的声音洪亮有力,“但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不可松懈。”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将面临更加艰巨的任务。”

“但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

士兵们被刘协的激情所感染,齐声高呼:

“陛下圣明!必胜!必胜!必胜!”

而李元霸和陈庆之的英勇表现,也为未来的战斗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

刘协深知凭借这支英勇善战的军队,以及自己坚定的决心,一定能实现心中的宏图大业。

当夜幕降临,士兵们的欢呼声渐渐平息之后,刘协独自走进了军需仓库。

昏暗的烛光下,一排排木架上摆放着空荡荡的箱子。

原本堆满箭矢、粮食和兵器的仓库,此刻显得格外冷清。

军需官快步上前,恭敬地递上一份清单:“陛下,这是此役消耗的物资统计。”

刘协接过清单,仔细浏览起来:

-箭矢:消耗近十万支

-兵器:折损长枪5000余杆,盾牌3000余面

-粮草:三天激战耗尽了近十万石粮食储备

-战马:损失超过2000匹

-军饷:支付士兵赏赐及伤亡抚恤,国库黄金锐减

看着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刘协不禁皱起了眉头。

一场大战不仅意味着人员的伤亡,更代表着巨大的财力消耗。

为了补充这些损耗,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资源去筹备。

“陛下,”军需官低声说道,“按照目前的速度,若要完全补给这次战斗所损失的物资,至少还需要百万两白银。而且……”

军需官犹豫了一下,“随着战事持续,各地税赋已经加重,百姓生活愈发艰难。”

刘协沉默片刻,缓缓说道:

“传令下去,即日起各部务必节约用度,非必要开支一律削减。”

“同时,派遣专员巡视各地,了解民情,确保税赋征收合理。”

走出仓库,夜风拂面,刘协望着远方的营火,心中五味杂陈。

战争不仅仅是武力的较量,更是国力的比拼。

每一支利箭、每一粒粮食背后,都是无数百姓的血汗。

要想赢得最终的胜利,不仅要有英勇的将士,更要有稳固的后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