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李世民的安排,班师回朝(1 / 1)

安市城这一破,等于是整个高丽彻底覆灭。

不过覆灭还是投降,也就是看大唐的意思了。

随着渊盖苏文的跑路,高丽也不可能再有对抗大唐的力量。

所有的兵力,都已经都在这里了。

次日。

苏定方彻底把控了安市城后,这才迎接太子入城。

安全是在第一位的,越是得意,越是要小心。

这要是冒出来一批刺客,哪怕只是伤了太子一根毫毛,那也是天大的罪过啊。

安市城城主府中。

李承乾坐在上首。

左右是李道宗,苏定方。

然后便是裴行俭,薛仁贵,陈云超,李德謇,贺兰楚石。

因为渊盖苏文带人跑路,所以留下来的也只是些小角色,不值一提。

“今虽败高丽,然安市城的问题,并未结束。”

“北边已经传来消息,渊峻岳投降自杀,侯君集,李勣,应是在明日入城。”

“大致算了算,加上我们的人,如今上百万百姓,正囤积于四周。”

“粮草并不能坚持太久,关于此事,诸卿当如何看待?”

民夫太多了。

哪怕死伤不计其数,依旧还剩下巨大的数字。

唐军东征,可是有将近七十万人,高丽这边,也是囤积百万。

即便是死了十几万,可至少还有一百五十万呢。

这都已经比长安的人口都要多了。

这么多人,吃喝拉撒,就是最大的问题。

“为今之计,应该迅速遣散高丽方面的人员。”

“高丽王都,当传檄而定。”

苏定方开口道。

李承乾点点头。

“眼下,各位的责任就更加重大了,安抚高丽百姓的情绪,保障他们最为基础的口粮。”

“让他们能够安稳的回到自己家乡。”

众人作揖:“遵太子令。”

这个事情说起来麻烦,但终究是一层层办下去。

李承乾也不至于自己亲自去进行安排。

现在尘埃落定,自然就是下面人出力的时候。

李道宗神情复杂。

太子大捷,本来是应该高兴的事情。

可跟在一起这么久,对于太子的心思,李道宗也不是瞎子,当然是能看到的。

如今东征算是结束,可太子却没有丝毫要把军队还给自己的意思。

难道太子就不怕夺兵权之事,传到陛下那边,令陛下龙颜大怒吗。

可太子好似完全不在乎这些。

这是要拥兵自重啊。

李道宗想跟其他人聊聊,但感觉大家都是心照不宣的样子。

等到所有人都离开的时候,李道宗并没有走。

“皇叔还有什么事?”

李承乾笑着问道。

李道宗作揖道:“殿下,如今高丽已经不再有所威胁,高丽王都传檄而定,东征也是要告一段落了。”

“臣是想着,年关将至,若我大唐将士民夫,能回家过年,便是再好不过了。”

“还请太子准许,让臣带着先前来的府兵民夫,班师回朝。”

在这个时间点上,李道宗的这个请求,毫无疑问是很合理的。

倒不是为了兵权。

高丽都灭亡了,李道宗继续拿兵权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

他只是不想继续跟着太子再这么下去,感觉很容易会出事。

李承乾点点头:“皇叔这话,很有道理。”

“若将士百姓们能够过去过年,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听闻这话,李道宗既惊讶又惊喜。

连忙问道:“太子同意了?”

李承乾没有正面回答,却是叹息一声,道:“皇叔觉得,打败了渊盖苏文,高丽平定,这就算结束了吗。”

李道宗一头雾水,不明白太子在卖什么关子。

“难道不是吗。”

李承乾微微摇头:“是,现在高丽全境拿下,不过是时间问题。”

“可对于大唐来说,拿下高丽,并不意味着结束。”

“一时的俯首陈臣,又有什么意义呢,难道只是为了脸面好看一些,所以就要发动这次东征吗。”

“数十万将士劳师远征,泣血辽东,只是为了那点颜面吗,那这场战场对于大唐来说,究竟是为了面子,还是为了大唐。”

李道宗下意识道:“高丽常年侵犯我大唐边疆,自然是为了我大唐安平稳定而战。”

李承乾继续道:“当年,高丽也向隋炀帝投降了。”

“更早之前,这片土地上的国家,也被汉武帝打败了,统治不了不少时间。”

“可最后到了咱们大唐,他依旧还是叛乱。”

“那么皇叔是否觉得,这时候班师回朝,能让高丽稳定多少年,是一劳永逸吗,还是再过十年,二十年,还是一百年后,高丽再次叛乱,又来这么一遭。”

“那时候,大唐是否跟现在一样繁荣,百年后的大唐,是否还能再次战胜高丽呢。”

面对这个问题,李道宗不知如何回答。

谁能保证高丽永不叛乱呢,都扯到一百年后了。

隋朝才存在多少年。

哪个又说得清楚。

李承乾见李道宗沉默,并未在乎,继续道:“所以啊,我就一直在想,为什么高丽不能跟大唐其他地方一样呢,成为中原的一份子,这其中是存在什么。”

“后来我想明白了,是因为高丽的百姓们,从来没有把自己当成真正的汉人。”

“是因为高丽的这些地主豪绅,从来不认可自己是汉人,哪怕高丽一直都是中原属国。”

“一劳永逸的办法其实很简单。”

“让所有高丽的百姓,说汉语,学我汉人规矩,礼仪,服饰,文化。”

“如此三代之后,再无高丽,唯有辽东。”

李道宗被震撼到了,他没想到太子的志向如此远大。

但不得不承认,现在太子确实是在这么做。

大量的招大唐学子过来当官,又在所有地方,对高丽贵族,地主,豪绅进行审判,把田产归于百姓。

如果在大兴教育,那么多年后,高丽自然就会成为大唐的一部分。

这个理由,可比先前李道宗的借口,要大义凛然太多了。

让李道宗都没有反对的话能说出来。

只能苦涩回道:“太子英明。”

——

安市城北部。

唐军军营。

侯君集脸色极其难看。

因为此刻,他才发觉,自己已经被李勣的人团团包围住了。

“李勣,你想干嘛。”

“你是要造反吗,胆敢以下犯上!”

“赶紧把你的人撤走,我还可以念在往日情分上,既往不咎。”

面对侯君集的厉喝,李勣只是轻轻摇头。

从怀中掏出一份密诏。

打开后说道:“侯君集,你自己做了什么事情,自己应该清楚。”

“陛下密诏,即刻废除侯君集辽东道行军大总管之职,由李勣代为担任。”

“陛下密诏在此,尔等还不速速就擒,难道还要反抗陛下密诏不成。”

这话一出,围在侯君集身边的将军们,顿时就变得动摇起来。

如果是李勣阴谋夺权,那他们肯定抗争到底,绝不妥协。

可这是陛下密诏,那就是圣意。

更何况敌众我寡,陷入重围,这时候的反抗,都是无谓的牺牲。

“我不信,李勣你安敢用这等下作伎俩来骗我。”

侯君集心中顿感不妙。

他唯一能想到的,肯定是自己跟太子暗中勾结之事,已经被陛下所发现了。

只是这个时候,要侯君集如何甘心。

太子已经起势,如果自己大军跟太子合兵,再加上整个高丽之兵,便是陛下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

可惜,眼看临门一脚就进去了,谁曾想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今日都准备动身去安市城了,李勣突然派人过来说,有重大事情商议。

侯君集也没当回事,就这么入了套。

主要是这根本不会想到这块去。

亦是不会想到,陛下还会给李勣发来密诏,夺走自己的兵权。

“尔等还要执迷不悟吗?”

李勣冷冷说道,同时手一挥,大量的弓弩手围了过来,显然是早就已经埋伏好了。

“李副.不,李大总管饶命啊,我等不知有密诏。”

“是啊,既然是陛下密诏,我等自然听从。”

“陈国公,这可不能怪兄弟们,陛下圣意,不可违啊。”

“想必是有什么事情,让陛下有所误会,等回了长安,说清楚了,肯定就没事了。”

侯君集身边的将军们,一个个顿时散开。

到了这时候,人都在翁里了,就不要自讨没趣了。

哪怕是真杀出去了,届时陛下一道诏敕下来,都成了反贼,这可就不好了。

宗族家人,可都在大唐呢。

李勣也不含糊,把密诏传递给他们看,以表示自己并未作伪。

其实当李勣说出密诏的时候,没人觉得这是假的,因为完全没有必要。

现在太子平定高丽大捷,行军道大总管这个官职,本来就是临时的,班师回朝后再另行论功行赏。

矫诏没有任何意义。

“你赢了。”

“但太子可没有输。”

侯君集声音低沉,早前还在担忧太子那边势力过大,合作不利。

现在只能把希望都寄托在太子身上了。

他跟太子勾结谋反,太子总归要保他一手吧。

只要太子最后能够登基,他就还是有希望。

况且陛下在这个时候动手,难道不觉得太迟了吗。

“陛下不会输的。”

“倒是你,想想怎么去跟陛下交代吧。”

李勣没有说太多,到现在这样的情况,说多无益,终归是皇家内部事。

侯君集束手就擒后,李勣也没太过为难他,除了派人监禁之外,其他的待遇照常。

都是大唐的官,就不要太过分了,都留些体面。

侯君集的话也没错,太子没有输,谁会知道以后的事情如何呢。

若最后真是太子得了大统,侯君集还是能卷土重来的,到时候侯君集的今天,说不定就是自己的明天。

“大将军,我们现在?”

属下过来询问。

“开拔起兵。”

“是去安市城?”

李勣狠狠的瞪了一眼心腹属下,而后道:“东征告捷,我等自当是班师回朝。”

属下问道:“那这些高丽人怎么办。”

虽然杀了几万人,可还是有将近三十万人啊。

铺天盖地的,到处都是人。

李勣道:“不管了,让他们自己带着人,去找太子殿下投降请罚吧。”

属下有些迟疑道:“这,怕是不太好吧,若是出了什么岔子。”

李勣没好气的说道:“能有什么岔子,难道你觉得,他们还能有什么出路吗。”

“他们跟我们投降,不是因为被杀怕了,而是安市城已破,再持续下去,没有任何意义。”

“如今太子这般威势,他们不老老实实投降,还想搞出什么动静来?这反倒是遂了某些人的意了。”

三十万人,确实很多。

可这九成九都是民夫,先前日子唐军杀戮,都已经被杀怕了,现在能活命,那还敢乱搞。

最为主要的是,李勣也不可能说带着这些民夫返回,单单路上消耗的粮食就是个大问题。

不过现在这些事情,都已经交给太子去了。

——

卑沙城。

城楼之上。

魏王李泰眼神迷茫。

旁边跟着的是崔盛玉。

“魏王已经想好了,就这么离开,什么也不管了。”

面对崔盛玉的问话,李泰苦笑道:“我还能怎样呢,难道现在去到高丽王都,被太子给守株待兔?”

“还是你觉得,在这高丽之地,太子会放过我吗。”

“这点自知之明,我还是有的。”

“回到长安,至少性命无忧。”

“我算是看明白了,哪怕已经不断在高估太子,最终还是远远的低估了,谁能想到,太子竟然能掌控霹雳火这样的神物。”

“也许我早该想到了,当初的制冰法,还有那个使五雷法的道士。”

听到这番话,崔盛玉也沉默了。

现在的太子,确实太过于出人意料,或者说惊世骇俗。

当初发兵的时候,谁能想到,仅仅只是三个月,曾经隋朝几乎耗费全国国力来征讨的高丽,就这么被太子给占据了。

看了看远处的夕阳,逐渐的落在了海里。

李泰有些落寞,就现在这样,谁还敢跟太子夺嫡呢。

这些年的谋划,终究是一场空啊。

就在此时,刑部尚书张亮,平壤道行军大总管走了过来。

“魏王,陛下密诏,令我等立即班师回朝。”

魏王李泰闻言,眼睛顿时瞪大。

马上就要熄灭的火焰,一下子又燃烧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