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皇宫隐秘!韩明魔怔了(1 / 1)

思虑片刻,苏云摇摇头,抛开所有杂念。

“明珠估计还在考试,自己在这待着太无聊了。”

“有二皇子和这太学令,我应该能在皇宫中去很多地方。”

时间还早,他索性拿起令牌,出了屋子。

李华紧紧跟上。

“苏公子,你要去哪?”

“去逛逛。”

李华微微一愣。

“苏公子,这宫里可不是菜市场……”

自从苏云答应他的要求之后,他尤其在乎苏云的安全。

生怕自己的儿子真的没救了。

苏云并未回答。

至少在他确定,李华所说之事的真实性之前,绝不会与此人过多交流。

他默不作声,出了住处。

皇宫很大,路也很宽。

放眼望去,亭台楼阁庄严肃穆,千米之外,是一座座不知名的别苑。

苏云可不管三七二十一,走上前去。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特殊的味道。

他耸动了下鼻子,这香味,非常熟悉。

“有点意思。”

苏云忽然记起。

上次在二皇子府上,香兰身上的味道,婉儿身上的味道。

胭脂铺前闻到的味道,都是一模一样。

这件事,本来他还没太当回事。

毕竟。

胭脂水粉,即便是宫里的贵妃娘娘,有时候也会到宫外去采购。

可问题是。

同一种胭脂,这么多大人物都在用,可就不是风靡那么简单了。

“这是什么地方?”

李华拱了拱手。

“回苏公子,前方是东六宫。”

“陛下的妃子住在这里,东六宫后方,是嫣然公主的阳春殿。”

苏云微微颔首。

这更加坚定了那胭脂的非同寻常。

后宫争宠是必然的,妃子们巴不得一天一个样,换着法子去讨好皇上。

怎么可能同用一种胭脂。

这里面肯定有点问题。

不过,这事情跟他没什么关系,暂时没必要去深究。

他迈开步子,穿梭于这传说中的三宫六院之中。

不多时。

面前出现一行人,为首的是个太监,身后两名宫女,抬着一个人,急匆匆的走在路上。

他们头也没抬,仿佛没看见苏云。

苏云凝神看了一眼。

被抬着的,是个女子,丫鬟装扮,面色惨白。

身上一条条血红的印子,那是……鞭痕。

而这时,身后的李华,扯住了他的衣衫,将声音压倒最低。

“苏公子,切莫多看。”

“他们是从阳春殿的方向来的。”

苏云并未深究。

待那一行人走远之后,苏云开口问道。

“你知道的好像很多?”

“我怎么记得,周明帝只有明珠公主一个女儿啊?”

“这怎么又跑出来一个公主?”

李华面色有些难看。

他可以说是齐镇恶的心腹,因此执行过很多秘密任务,知道一些旁人不知道的秘辛。

“这个……”

苏云嘴角微微上扬。

“不想说,可以。”

“本公子也不是那种喜欢强迫别人的人。”

李华见状,赶忙开口道。

“二公主,本名周嫣然,是陛下与熹贵妃的女儿。”

“当年熹贵妃谋逆,惹怒陛下,被打入冷宫。”

“二公主当时还小,陛下也不是那种苛责的人。”

“为了补偿二公主,那是万般宠爱。”

“可后来,嫣然公主终生禁足阳春殿。”

“具体发生了什么,我也不知道。”

苏云倒没纠结,听了李华的解释后,反而转身离开。

皇宫里不知藏着多少秘密,有些事情听都没听说过,但凡沾上,那就是诛九族的大罪。

李华见此,终于松了口气。

他们没有看到的是。

此刻。

阳春殿中,二楼平台,有一道身影凭栏而望。

女子二十多岁的年纪。

胸前高耸勾人,身后浑圆若蜜桃,弧度堪称完美。

一双浑圆笔直的长腿,白皙细腻。

赤着双足,晶莹如玉,踩在木地板上,仿佛一对艺术品。

明眸深邃,长长的睫毛,如羽毛一般。

琼鼻高耸,烈焰红唇,鹅蛋脸上,俏脸微红。

她手里提着酒壶,一副微醺的样子。

身上只披着一层薄薄的轻纱,阳光之下,内里一切,若隐若现。

一颦一笑,风情万种。

那种发自骨子里的媚,勾魂夺魄,竟比那鸾凤楼楼主香兰,还要更加诱人。

她的另一只手,握着一杆长鞭。

滴答滴答。

血迹从鞭子上滴落在地。

她望着远处,苏云离开的背影,红唇轻启。

“他就是苏云啊……”

……

回到住处。

许是苏云昨天的拒绝起到作用。

此刻无一人来寻他。

苏云嘴角微掀。

“今天倒是清净。”

李华面色怪异。

“公子说笑了,那些人不是不来找你。”

“而是感受到了您闭门谢客的决心。”

“毕竟,太师来了,都得在外面等一宿。”

苏云抬起头。

“这事,他们都知道了?”

李华点点头。

“您得太师厚爱,大家心照不宣,只不过没人提。”

苏云摇摇头。

“算了,睡觉。”

“下午还得考试。”

……

此刻,唐府。

李安定与韩明聚集在一起。

自从苏云入了宫,这二位始终是心神不宁,茶饭不思。

生怕自己这年轻的主子,惹了哪尊大神,嘎嘣一下死在宫里。

不过。

他们现在的表情,是如出一辙的震惊。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二人一句一句的念叨着,韩明此刻,已然是热泪盈眶。

他曾经,也没誉为文坛大家。

只不过,拒绝右相招揽之后,他深入简出,太过低调,名声也渐渐没了。

李安定读过私塾,但也仅仅是识字,能读圣贤书。

这一篇词,一篇文章,在他看来,不过是好听了些,没什么特别的地方。

他疑惑问道。

“韩兄,平心而论。”

“公子的作品,在大周文坛是什么水平?”

韩明听到这话,才终于回过神来。

他拿起那两幅作品,激动到手都在颤抖。

“李兄,可知晓周宣是谁?”

李安定点点头。

“大周太师,太学创办者,当今大周文坛最有分量的人物。”

“谁不认识?”

韩明笑了笑。

“公子这两幅作品。”

“太师周宣来了,都得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