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清谈会上刁难多,爱意悄生志愈坚
夕阳的余晖给文人清谈会蒙上了一层昏黄的薄纱,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茶香,却无法掩盖那股暗流涌动的气息。
林诗雅踏入会场,脚步虽轻,却带着一股不容忽视的坚定。
她的视线扫过在场众人,孙茶博士端坐正中,面带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周围的文人则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低声私语,不时投来审视的目光,像是在打量一个即将被送上砧板的猎物。
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林诗雅能清晰地感受到那些目光中隐藏的恶意,仿佛无数细小的针芒,试图刺破她的伪装。
她微微眯起眼睛,心中升起一股警惕,知道这绝非一场普通的清谈,而是精心布设的陷阱。
她不动声色地走到场中央,向众人微微颔首,算是打了招呼。
“林大人,请坐。”孙茶博士嘴角勾起一丝冷笑,指着他面前的一张空椅,语气中带着几分戏谑,“今日能与林大人高谈阔论,实乃我等之幸。”
林诗雅缓缓落座,衣袍摩擦发出细微的声响,在这安静的氛围中显得格外清晰。
她没有急于开口,而是静静地观察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将他们的神情变化尽收眼底,心中暗自盘算对策。
孙茶博士见她落座,清了清嗓子,率先发难:“林大人少年成名,博学多识,今日我等想请教林大人一些学术上的疑难,不知可否?”他看似客气,实则话里有话,已经将林诗雅逼到了不得不应战的境地。
林诗雅知道,此刻若退缩,便会落人口实,于是她淡淡一笑,道:“孙博士客气了,诗雅不才,愿与诸位同道交流学习。”
“好!”孙茶博士一拍手,脸上露出了诡计得逞的笑容,“那我就抛砖引玉,请教林大人,《周礼》中关于‘甸服’的详细解释是?”
他提出的问题极其偏僻冷门,明显是故意刁难。
林诗雅心中一凛,她对《周礼》略有研究,但关于“甸服”的详细解释,一时也难以立即回答上来。
周围的文人见状,开始窃窃私语,眼神中带着一丝幸灾乐祸。
空气中弥漫开一种紧张的气氛,林诗雅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向她袭来。
孙茶博士见她沉默不语,笑容更加得意,再次发问:“林大人,莫非是答不上来?我这里还有几个问题,不如一并请教了。”他手下的文人也纷纷露出嘲讽之色,气氛顿时变得剑拔弩张。
“先不着急。”一个略带磁性的声音,从人群后传来,让众人立刻停止了议论。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个衣着朴素的年轻男子,正缓缓朝场中心走来,他的眼神深邃而锐利,仿佛能洞察人心。
林诗雅感受到那道目光的注视,心中一动,抬眼望去。
那男子身形挺拔,虽衣着简单,却难掩他身上散发出的威严气度,正是那日微服私访的慕容复。
他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让原本凝滞的空气都流动起来。
林诗雅深吸一口气,将心中一丝异样压下。
她知道,此刻容不得分心,必须集中精力应对眼前的困境。
她迅速在脑海中翻阅相关的典籍,梳理着关于“甸服”的零星记载。
片刻后,她嘴角微微勾起,
“孙博士所问‘甸服’,若诗雅理解无误,乃是《周礼》中天子用以祭祀的服饰之一,其形制、纹样皆有严格规定,其具体解释,应参照《周礼·春官·典瑞》记载,此中详述了甸服的材质、颜色,以及不同场合的用法。”林诗雅的声音清脆而沉稳,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犹如利剑般刺破了之前的沉寂。
孙茶博士脸上的笑容僵住了,他没想到林诗雅竟然如此迅速地找到了答案,而且解释得如此精辟,他眼中的得意逐渐被惊讶所取代,周围的窃窃私语声也戛然而止。
那些原本带着看好戏表情的文人,脸上都露出了错愕的神情。
林诗雅的回答,就像一盆冷水,浇灭了他们试图看她出丑的兴奋。
她语气虽淡然,却仿佛蕴含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让那些原本轻视她的人,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年轻的女子。
孙茶博士不甘心就此罢休,他眼珠一转,又抛出了第二个问题,“林大人见识广博,那请教《礼记》中‘君子比德于玉’的深层含义?”他故意提高了声音,试图再次为难林诗雅。
接踵而至的,是第三个、第四个问题,每一个都偏僻晦涩,明显是精心准备,想要将林诗雅置于尴尬境地。
空气中的紧张感,如同实质般压迫着林诗雅。
她感到额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手中的茶杯也微微颤抖。
她能感受到周围那些幸灾乐祸的目光,像无数把尖刀,刺得她浑身不自在。
压抑感如乌云般笼罩着她,几乎要让她窒息。
就在她感到压力倍增之际,人群中,慕容复缓缓举起了手中的茶杯,动作轻缓优雅。
他深邃的目光,却定定地看着林诗雅,似乎在传递着某种鼓励的信号,也仿佛在等待她接下来的表现。
空气中,只剩下了林诗雅急促的呼吸声。
林诗雅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略微紧张的心情,然后缓缓开口,声音清澈而坚定:“《礼记》中‘君子比德于玉’并非空泛之谈,而是以玉之温润、坚韧、纯洁来比喻君子之德,强调君子应如玉般内敛而刚毅,纯净而高洁,这不仅是对个人修养的要求,更是对社会道德的期盼。”她顿了顿,眼神扫过众人,继续说道:“玉之温润,象征君子待人接物之谦和;玉之坚韧,象征君子不畏强权之刚正;玉之纯洁,象征君子洁身自好之高尚。”
她的解释深入浅出,引经据典,将“君子比德于玉”的深层含义阐述得淋漓尽致。
在场众人听得如痴如醉,原本的质疑和嘲讽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钦佩和赞叹。
孙茶博士脸色铁青,他精心准备的难题,竟然被林诗雅一一化解,这让他感到无比挫败。
林诗雅趁热打铁,又巧妙地将话题引到了女子教育和社会责任上,她旁征博引,侃侃而谈,展现出深厚的学识和独到的见解。
她的声音时而激昂,时而低沉,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仿佛一道道闪电,划破了沉闷的空气,点燃了在场众人的热情。
她谈到女子教育的重要性,指出女子并非只能困于内宅,也可以像男子一样学习知识,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她谈到社会责任,呼吁众人关注民生,为百姓谋福祉。
她的言辞犀利而富有感染力,引起了在场众人的共鸣。
就在这时,林诗雅的目光不经意间扫过人群,看到了站在角落里的慕容复。
他身着朴素,静静地站在那里,眼神专注地看着她,嘴角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两人的目光在空中交汇,一股暖流涌上林诗雅的心头。
在这紧张的氛围中,他们的眼神交流,仿佛一道无声的鼓励,传递着彼此的理解和支持。
慕容复的出现,给了林诗雅莫大的力量,她更加自信地应对接下来的挑战。
她妙语连珠,对答如流,将孙茶博士等人驳斥得哑口无言。
在场众人纷纷对她刮目相看,原本的质疑和轻视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敬佩和赞叹。
林诗雅在清谈会中逐渐占据上风,展现出她非凡的才华和智慧。
清谈会接近尾声,孙茶博士脸色阴沉地宣布:“今日清谈到此结束。”他语气生硬,却掩饰不住内心的不甘。
就在众人准备散去的时候,李御史突然开口:“林大人今日表现出色,令人叹服。”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意味深长地说道,“明日考核,还望各位秉公评判。”
夜幕降临,林诗雅独自走在回府的路上,清冷的月光洒在她身上,拉长了她的身影。
尽管清谈会上她表现出色,赢得了众人的赞叹,但她心中却丝毫没有轻松的感觉。
她知道,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
周围的街道静悄悄的,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犬吠,更增添了几分寂寥。
一阵凉风吹过,林诗雅不禁打了个寒颤,她下意识地裹紧了身上的衣衫。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寒意,仿佛预示着某种危险的来临。
回到房间,林诗雅点燃了一盏油灯,昏黄的灯光照亮了房间的一角,也照亮了她略显疲惫的脸庞。
她走到书桌前,拿起一本厚厚的书籍,试图让自己沉浸在书香中,暂时忘却那些烦心事。
然而,书上的文字却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在她眼前晃动,怎么也看不进去。
“咚咚咚……”一阵敲门声打破了房间的宁静。
林诗雅心中一紧,警惕地问道:“谁?”
“是我。”门外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
林诗雅听出是她的贴身丫鬟小翠的声音,这才稍稍放下心来,走过去打开了房门。
小翠手里拿着一封信,神色略显紧张:“小姐,这是刚刚送来的,说是给您的。”
林诗雅接过信,疑惑地看了一眼信封,上面并没有署名。
她拆开信封,借着灯光仔细阅读起来。
信中只有一句话:“明日午时,主考官府邸,不见不散。”
林诗雅看完信,眉头紧锁,心中升起一股不安的预感。
主考官府邸?
难道是……
她猛地抬起头,看向小翠:“小翠,帮我准备一下,明日午时,我要去拜访主考官大人。”
小翠虽然心中疑惑,但还是点头应道:“是,小姐。”
第二天,林诗雅早早地来到了主考官的府邸。
她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略微紧张的心情,然后迈步走进了府邸的大门。
她环顾四周,发现院子里已经聚集了不少人,都是前来参加科举考官选拔的候选人。
他们有的在低声交谈,有的则独自一人静静地站着,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一丝期待和紧张。
林诗雅的目光扫过众人,突然,她的眼神停留在一个角落里,那里站着一个熟悉的身影……
王竞争者!
他正与赵谋士低声说着什么,两人的脸上都带着一丝阴险的笑容。
林诗雅心中一凛,一股不好的预感涌上心头。
她不动声色地走到一个僻静的角落,静静地观察着周围的动静。
就在这时,一个侍从从府内走了出来,高声宣布道:“主考官大人有请各位候选人入内。”
林诗雅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衫,然后迈步走进了府邸的大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