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新科选拔启纷争,女主初战破阴谋(1 / 1)

第226章新科选拔启纷争,女主初战破阴谋

林诗雅展开信笺,娟秀的字迹映入眼帘,却写满了令人不安的内容。

新科选拔在即,朝廷命她全权负责。

这本是莫大的荣耀,但林诗雅深知,这荣耀背后,是无数双虎视眈眈的眼睛。

家族的冤案未雪,朝堂的暗流涌动,新科选拔,无疑将成为各方势力角逐的新战场。

她揉了揉眉心,将信笺放在烛火上点燃,看着火舌吞噬纸张,化为灰烬,眼神却越发坚定。

新科选拔,她定要办得公平公正,不容任何人玷污。

翌日清晨,林诗雅便开始着手筹备选拔事宜,从考场布置到试题拟定,事无巨细,她都亲自过问。

考场位于城郊一处僻静的书院,周围环境清幽,利于考生安心备考。

她巡视考场,指尖划过桌案,感受着木质的纹理,心中反复思量,力求万无一失。

“林大人,王公子求见。”门外侍卫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

林诗雅微微蹙眉,王公子,京中有名的纨绔子弟,仗着父亲的权势,横行霸道,此次前来,恐怕来者不善。

“让他进来。”

话音刚落,王公子便大摇大摆地走了进来,身后跟着一帮狐假虎威的侍从。

他斜睨着林诗雅,语气轻佻:“林大人,听说这次新科选拔,您可是总负责人啊?我手下有几个不错的门生,您看……”他说着,从袖中掏出一份名单,丢在林诗雅面前的桌案上,发出“啪”的一声响,带着几分挑衅的意味。

名单上赫然写着几个名字,皆是些不学无术之辈。

林诗雅扫了一眼,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王公子,选拔人才,自然要看真本事,走后门,恐怕不合规矩吧?”

王公子脸色一沉,语气也变得强硬起来:“林大人,识时务者为俊杰,我劝你还是……”

他话未说完,林诗雅便打断了他:“王公子,这选拔之事,乃是朝廷大事,岂容徇私舞弊?你若真有合适的人才,尽管让他参加考试,若是没有……”她顿了顿,眼神凌厉,“那就请回吧!”

王公子脸色铁青,狠狠地瞪了林诗雅一眼,拂袖而去,“哼!敬酒不吃吃罚酒!咱们走着瞧!”

王公子走后,林诗雅并未将名单丢弃,反而细细地看了一遍,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想用这种手段来左右选拔?未免太小瞧我了。”她将名单收好,心中已然有了对策。

考场布置完毕,考生陆续入场。

林诗雅身着官服,在考场巡视,目光如炬,扫视着每一个角落。

考场内鸦雀无声,只有沙沙的落笔声,气氛紧张而肃穆。

李护卫跟随在林诗雅身后,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维持考场秩序,防止作弊,责任重大,让他倍感压力。

突然,林诗雅的目光落在一个角落里,一个考生神色慌张,眼神闪烁,不时地往袖子里瞟。

这细微的动作,却被林诗雅尽收眼底。

“李护卫,去查一下那位考生。”她低声吩咐道。

李护卫领命,快步走到那名考生面前,厉声喝道:“赵生!你在干什么?”赵生吓得浑身一颤,手中的笔掉落在地,发出清脆的响声。

他支支吾吾,眼神躲闪,不敢直视李护卫。

李护卫搜查了他的衣袖,果然搜出一本小抄,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考题答案。

“大胆!竟敢作弊!”李护卫怒喝一声,将赵生押到林诗雅面前。

赵生脸色惨白,双腿发软,跪倒在地,不住地磕头求饶。

林诗雅面色平静,语气却不容置疑:“科举乃国家大事,岂容你如此玷污!来人,将赵生逐出考场,取消考试资格!”

众人见状,纷纷对林诗雅的果断和公正表示赞赏。

考场内的气氛更加肃穆,考生们也更加认真地答题,不敢再有任何侥幸心理。

傍晚时分,林诗雅回到府邸,疲惫地揉了揉太阳穴。

丫鬟奉上热茶,林诗雅轻抿一口,思绪万千。

王公子的威胁,赵生的作弊,这些都只是开始,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

她起身走到窗边,望着渐渐暗下来的夜空,心中暗自思忖:这场新科选拔,究竟还会掀起怎样的波澜?

这时,周丫鬟匆匆忙忙地跑进来,神色慌张,“大人,刘大人、钱夫子,还有……还有孙谋士求见。”

周丫鬟的声音带着明显的颤抖,林诗雅放下茶盏,心中了然,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请他们进来。”林诗雅的声音平静而沉稳,听不出丝毫的慌乱。

很快,刘大人、钱夫子和孙谋士鱼贯而入。

刘大人板着一张老脸,钱夫子则堆着满脸虚伪的笑容,而孙谋士,则是一副运筹帷幄的模样,目光阴鸷,让人感到不舒服。

就在这时,一名黑衣人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林诗雅面前,单膝跪地,递上一封信笺。

林诗雅接过,手指触碰到信纸的瞬间,仿佛感受到了来自远方的温暖。

她挥手示意黑衣人退下,打开信笺,熟悉的字迹映入眼帘,那是慕容复的笔迹,字里行间充满了关心与鼓励。

嘴角不自觉地微微上扬,脸颊也染上一抹淡淡的红晕。

读完信,林诗雅将信笺小心翼翼地收好,心中的担忧似乎也消散了几分,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信心和力量。

她抬起头,

“几位大人,深夜来访,不知有何贵干?”林诗雅语气淡淡地问道,心中却已然警惕起来。

刘大人捋着胡须,率先开了口:“林大人,今日新科选拔,老夫发现你所定的评判标准,略有不妥。”

“哦?不知刘大人有何高见?”林诗雅不动声色地问道。

刘大人清了清嗓子,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他的一套评判标准,其中不乏一些迂腐陈旧的观点,与林诗雅的选拔理念格格不入。

钱夫子在一旁帮腔,时不时地插上一两句,表面上是附和,实则是煽风点火。

孙谋士则静静地站在一旁,目光如毒蛇般盯着林诗雅,仿佛在寻找着她的破绽。

林诗雅耐心地听着,眉头却越皱越紧。

刘大人的固执己见,钱夫子的巧言令色,都让她感到厌烦。

她深吸一口气,语气也变得冷了下来:“几位大人,选拔人才,当以德为先,兼顾才学,而非拘泥于陈规陋习。”

“林大人此言差矣!”刘大人猛地一拍桌子,脸色涨红,“科举选拔,自当以文采为重!你如此更改,岂不是乱了章法!”

“刘大人,此言差矣!”林诗雅毫不退让,“文章辞藻固然重要,但若无真才实学,不过是花拳绣腿!难道朝廷要的是一群只会吟诗作对的酒囊饭袋吗?”

“你!”刘大人被林诗雅怼得哑口无言,气得胡子都翘了起来。

气氛瞬间变得剑拔弩张,空气仿佛都凝固了一般。

林诗雅毫不畏惧地看着眼前的三人,一股无形的压力笼罩着整个房间,周丫鬟站在角落里,吓得大气都不敢出。

“林大人,你的标准过于偏颇,我等恐怕难以苟同。”孙谋士缓缓开口,打破了僵局,语气阴冷,如毒蛇吐信一般。

林诗雅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眼神中充满了自信:“既然如此,那我们不妨好好说道说道……”

烛火摇曳,映照着林诗雅沉静的面容。

她不慌不忙地从书架上取下一摞卷宗,在桌上摊开。

“诸位大人请看,这是前朝太宗年间选拔人才的案例。当时选拔的官员,不仅文采斐然,更在治国安邦上展现出卓越的才能,为太宗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她纤细的手指指向其中一卷,“这位李大人,当年便是以一篇策论力压群雄,其提出的‘以民为本’的理念,至今仍被奉为圭臬。”

林诗雅的声音清澈而有力,如涓涓细流,缓缓流淌,却又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她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将古代圣贤的治国之道娓娓道来,每一个案例都精准地反驳了刘大人的观点。

刘大人原本涨红的脸渐渐褪去了血色,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他捋着胡须的手也开始微微颤抖,眼神闪烁不定,显然已经被林诗雅的论述所动摇。

钱夫子在一旁听得心惊肉跳,他没想到林诗雅年纪轻轻,竟有如此渊博的学识和雄辩的口才。

他偷偷地瞥了一眼孙谋士,却见孙谋士的脸色也变得阴沉起来。

其他几位考官原本对林诗雅的选拔标准有所疑虑,此刻也都被她的博学和见识所折服。

他们纷纷点头称赞,对林诗雅的钦佩之情溢于言表。

“林大人果然才识过人,我等佩服!”一位考官拱手说道,其他几位考官也纷纷附和。

刘大人张了张嘴,想要反驳,却发现自己竟无言以对。

他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林大人所言,确有道理,老夫受教了。”

林诗雅微微一笑,并未咄咄逼人,而是将话题引向了接下来的选拔安排。

“既然各位大人都已达成共识,那我们便继续商议接下来的事宜吧。”

就在众人以为此事就此尘埃落定之时,林诗雅却敏锐地捕捉到钱夫子脸上闪过的一丝不易察觉的阴险笑容。

那笑容转瞬即逝,却让林诗雅的心中升起了一丝警觉。

她不动声色地观察着钱夫子的一举一动,心中暗自思忖:钱夫子,你又在打什么鬼主意?

夜深人静,林诗雅独自一人在书房中踱步,眉头紧锁。

她回想起钱夫子那个诡异的笑容,心中隐隐感到不安。

“钱夫子与那王公子素有往来,莫非……”她突然停下了脚步,眼神中闪过一丝精光,“他定是在谋划新的作弊手段!”

她走到书桌前,铺开一张宣纸,提笔写下几个字:“加强考场巡视,严防作弊!”

这时,窗外传来一阵轻微的响动,林诗雅警觉地抬起头,走到窗边,轻轻推开窗户……

“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