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5章 辽王欺人太甚(1 / 1)

纳哈良在京都,多有不利。

几番想获得蒸汽战车的细节。

可派出去,或者被收买的人,几次三番的被截获。

甚至纳哈良出门,就会忍不住的向左右看去。

他觉得门口那个卖菜的,有可能就是锦衣卫的暗卫。

还有那个抬轿子的。

以及对面那个店铺。

他觉得身边,已经布满了锦衣卫的人。

“我的行踪,怕是已经暴露了。”

“只是这群人出现了有些时间,为何还不抓我?”

“是我怀疑错了?”

纳哈良已经几次做好拼死搏杀的准备。

可是这群锦衣卫的暗卫,依旧无动于衷。

并没有冲过来。

反而更像是就盯着他。

最近的行动,也多被破坏。

而且。

纳哈良还得到了一件更不好的消息。

他紧紧按着胸口,那里藏有一份报纸。

那份辽报的开篇,就说了一件令纳哈良有些崩溃的事情。

“辽王要二次出兵,到北胡地演习!”

“上次是因为陷害辽王,这次明明什么都没做,根本不敢刺激辽人。”

“辽人为何还要出兵!”

纳哈良只觉得心中有一团火在燃烧。

甚至觉得辽王未免有些太过的不讲武德。

上一次深入北胡地千里。

让阿术汗对他京都干的事儿相当的不满。

在京都的暗探,都受到了谴责。

而这次辽王要继续二次演习出兵,就相隔几个月。

有这么干的吗?

北胡人以往劫掠大庆,往往相隔一年的时间呢!

他们只会在秋收的时候,去扣边劫掠。

这很讲究,很地道的。

时间基本都定好了。

可北胡人呢?

按照辽王这个间隔。

一年怕是能往北胡地跑个四五次。

牛羊怕是都得被辽人给抢光了。

而且挨着辽地的部落,必然承受不住这种高强度的‘演习’。

“辽王实在太过分!”

纳哈良深吸一口气,最终寻到了院内的一个下人,将手里的辽报递了过去。

“无论付出怎样的代价,这份辽报,都必须送回北胡,交到王庭手上,提前做好准备。”

“是!”

那下人揣好了那份辽报,装作出去采买,遛出了京都城外。

只要能出京都。

这份报纸,基本就等于送出了一半。

三天后。

那名下人重新回到了院落内。

“大人,已经送出去了。”

纳哈良提心吊胆了许久,甚至做好了被截杀的准备。

却没想到京都的锦衣卫们,也不过如此吗。

“庆皇不愧是要饭的出身,大庆的朝廷就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纳哈良十分的不屑。

甚至觉得前些日子,应该就是多疑了。

院外的那些人,应该不是锦衣卫的人。

等回头多赏这些人一些钱,说不准能有什么其他的意外收获。

“京都锦衣卫传的神乎其神,我看也不过如此。”

纳哈良满脸鄙夷,穿着一身常服道袍,怡然自得泡茶。

京都的庆人,特别爱穿道袍。

并非是指道士的袍子。

而是儒道的道,这种宽松的大袍子,深受文人士子们喜爱,穿在身上即便长胖或者变瘦了,都不会有所影响。

一件好的道袍,也自然就能伴随很久很久。

以至于这类道袍,已经成为了京都人的常服。

哪怕是贩夫走卒,有钱了往往也会置办一人,有需要的时候当做正装穿出去,显得极有面子。

纳哈良身穿道袍,头戴四方巾,一手卷着一部新线装的书,再泡上一壶茶。

活脱脱一个庆人中的士人模样。

纳哈良觉得自己绝对不会暴露。

殊不知。

此时的锦衣卫正站在隔了一条街的高楼之上,抽出一根圆筒状的玩意儿,放在眼睛面前。

“这辽地的千里镜,用起来真带劲儿。”

“看的简直一清二楚。”

“嘿,简直还有心情在那里喝茶!”

那名穿着飞鱼服的锦衣卫气不打一处来。

觉得纳哈良实在过于猖狂。

“若非陛下只让盯着,不让动他,早就给他逮了,还能让他在这逍遥快活。”

“下次再卖他山泉水时,记得往他水里撒泡尿,让他喝个够。”

那人小心翼翼的收起了眼前的宝贝疙瘩。

这可是辽地来的稀罕玩意儿,好用的很,万万不能坏了一点。

好在身边人的回答,让那名锦衣卫彻底放心。

“大人放心,这事儿已经干过了,可惜为了防止对方发现,不好干得再过。”

听此。

监视的锦衣卫心情方才好了起来。

“边地的弟兄们联系好了吧,必须确保那份报纸得出去。”

“都好了,就是为啥要将辽地弟兄的动向,泄露给北胡人,感觉像出卖辽王一样。”

有锦衣卫不知内情,觉得很不自在。

“你懂什么,该劫的我们必须劫下。”

“那份报纸,应该是辽王刻意想让北胡人看到的,上面必然真真假假。”

周围锦衣卫恍然大悟。

传递假情报这件事儿。

他们也干过。

“那辽王真的会在秋收时出兵二次演习吗?”

“谁知道?继续干活,盯住了。”

“大人借那宝贝给弟兄们用用呗,也让弟兄们看得真切。”

“去去去。”

“老子就算是死了,这玩意儿也得跟老子一起埋了。”

“白瞎了。”

“找打!”

那份特制的辽报,如同风儿一般的到了京都。

又从京都,传到了塞外。

当北胡王庭收到这份报纸之后,距离报纸的刊印,已经快过去了一个月的时间。

阿术汗望着报纸上的大字,眉头紧皱。

北胡人有自己的一套文字。

可但凡贵族,基本都懂得庆人的文字。

庆人的文字,实在太完善、成熟、可以形容一切了。

他们的文字,多有缺陷。

大庆的文字属于象形字,蒙古人的文字,起源于西域的回鹘文,是注音用的文字。

事实上除了大庆之外。

基本所有国度的文字,用得都是注音,也就是字母构成,看上去都能读,但未必知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

唯独大庆的文字,依旧延用象形字。

看到这个字。

大概就知道这是做什么的。

只是阿术没心思在这个时候研究这个。

“还要来。”

“辽王简直欺人太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