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1章 草原上的夏与冬(1 / 1)

大庆的物资,都聚集在长江以南的地方。

庆皇想要北伐。

必然要从长江以南,调度粮草物资!

可如今。

父皇将这批物资,以借出的名义,分配到了迁移百姓们的手里。

如此一来。

这笔钱粮,就等于藏在了中原的这片土地上。

只要一场丰收,落在中原的百姓们,必然能将钱粮全部还上。

那个时候。

从中原调集粮草北伐。

远比从京都千里运粮稳妥的多!

而且最为关键的。

是通过这些钱粮调转,还顺便给移民北方的事儿,给做完了!

简直一举两得。

通过北伐,加速了对南北的平衡。

虽说。

即便如此平衡,南北的差距依旧存在,中原至少得十年八年,才能有所起色,变得富足。

至少。

按照大庆朝廷治理,在不出现差池的情况下。

至少得这么些年。

“来年若丰收,便是父皇北伐之时。”

“本王的战车,也该多搞一些了。”

两次出兵北胡演习,如今的辽兵,也算对北胡的草原有所理解。

至少草原上的春夏跟秋,都有所适应。

实际上草原上的夏季,蚊虫超级多,蚊虫叮咬后其实很容易生病。

若是战事惨烈,不及时处理的话。

也容易因蚊虫产生瘟疫。

故而最佳的北伐时间。

绝不可能是夏季。

至于冬天,北胡的冬天太冷了。

但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

北胡人的冬季牧场,就那些。

只要摸准了北胡的冬季牧场,然后进行袭击,北胡人绝对避无可避。

除非愿意抛弃大量的牛羊。

否则北胡人必然坚守。

而如今,对于北胡人的冬季牧场的位置。

秦风不免望向了桌案上的一幅图。

那是渗透在北胡地的辽人,费尽了心血绘制而成的北胡地图。

而后又相互对照,最终汇聚成了这幅总图。

“北胡真的太大了。”

从东到西,从南到北。

北胡人的部落当真太多太多。

就连北海的北面,也有北胡人部落,每年都会向北胡王庭朝贡牛羊。

在北胡人要征调战士时。

也会随着北胡骑兵一起打仗。

虽说北胡人的数量,并没有大庆那么多。

可北胡人所拥有的地盘,却是极度恐怖的。

当年大胡皇朝打下的地盘,是如今大庆加上北胡两者相加的地盘。

而昔日的大胡皇朝,不过是大胡帝国疆域的四分之一。

虽然大胡帝国存在的时间很短暂。

但也留下了无比辉煌的篇章。

秦风对此很是向往。

在日不落帝国出现之前,所有的辉煌,尽归于东方。

“胡人将太多的东方文化,传到了西方,让西方开始复兴,甚至在火器上一定程度的超越。”

随着秦风海军的建立。

关于西方的事儿,秦风或多或少的也得到了许多。

西方开始复兴了。

最显著的,就是火绳枪以及火炮,以及在西洋的一些国度内出现。

虽然远不及辽地火器厉害。

但若是一直发展下去,未来毫无疑问会威胁到这个古老的国度。

秦风也在犹豫。

在覆灭北胡之后,来一场西征,将西洋的浪潮彻底掐灭在萌芽之中。

以免在未来,西洋会对这片土地上的人,形成新的威胁。

秦风思绪略微发散,很快便重新聚回到面前的地图上。

“冬季,是抓住北胡的最好时机,只是大庆的兵马,真的受得了北胡的寒冷吗?”

对此,秦风持着严重怀疑的态度。

“除非,父皇动用九边兵马,这些边军常年待在北方,更适应这里的气候。”

“南面调遣来的那些兵马,则用来重新镇守长城沿线。”

想到此处,秦风反而释然了。

甚至觉得猜到了父皇的想法。

想要覆灭北胡,永远是大庆的边军最为重要啊!

这些北方的边军,也是最能打的一批将士。

至于南方来的那些将士,很难耐得住北胡冬季的苦寒,寒冷会大大减弱他们的战斗力。

反而守住长城,或者进行后勤的输送,则没有任何问题。

当然。

秦风也不指望大庆的兵马能大胜北胡。

“父皇的兵马,只需要帮本王牵制住北胡八大部即可。”

“北胡人的主力,本王必要统统吃下!”

“至于其余的小鱼小虾,就剩给边军的将士们分一分。”

秦风合上了那幅北胡地图。

秦风并没有将这幅完整的地图发往京都。

他害怕一旦发过去,父皇就会有所针对性的安排动作。

最后反而打草惊蛇,让北胡人转变地方,最终让未来秦风的袭击失效。

“父皇认为削弱北胡人,打到他们臣服就好。”

“只是本王要的,是将他们彻底消灭。”

秦风摸着下巴,看向了另外一堆文书。

全是跟广宁城工业相关的事儿。

“除了军工之外,目前辽地最为兴盛的,就是羊毛纺织了。”

这件事儿。

秦风让朱烈从北海带回来的羊儿负责。

让秦风没想到的是。

羊儿对此竟然很有天赋,学得很快,甚至对工艺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进。

也让辽地的羊毛……

有点不够薅了。

“除了羊绒大衣之外,辽地生产最多的,反而是毛线。”

羊毛纺织成线。

其实这不是啥太高端的技术。

北胡人都很擅长这个。

甚至能将羊毛制作成毡子。

大庆边军冬季的帽子,即便全都是羊毛制作而成的毡帽。

保暖透气且舒适。

至辽兵的帽子,相对就霸道一点,清一色的皮草,装备一如既往的豪华至极。

辽地的羊毛纺织,一开始技术含量也拉到了顶。

直接制作羊绒大衣。

羊毛线反而是秦风没瞧得上的技术,被羊儿搞了出来。

这技术,实在是太落后了。

甚至可以说没啥技术难度。

只是。

今年中原各县,需求最多的反而就是辽地生产的毛线团。

用线编织成衣,这基本上是大庆每一位妇人的本能。

物美价廉的羊绒线,给了北地百姓们过冬一个更好的选择。

秦风敲着桌子,也在考虑。

“父皇凑军姿很难,要不要贷给父皇一笔钱。”

“今年辽地生产的军装,也有点多了。”

“中原的狗,听说都被打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