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权力制衡(1 / 1)

朱元璋对那些功臣宿将侵占田地的事,起初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毕竟,这些老兄弟跟着他出生入死,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没功劳也有苦劳。

总得给人家点甜头,是不是?

更何况,当初淮西勋贵在朝堂上势力极大,就连刘伯温,

也因为勋贵们侵占土地的事,没少跟朱元璋唠叨。

他劝朱元璋严办这些勋贵。

可朱元璋呢?

愣是装作没听见。

他心里头跟明镜似的,但就是不吭声。

不到万不得已,朱元璋真不想动这些老兄弟。

为啥?

一来,这些都是一起打天下的兄弟,情分在那儿摆着。

过河拆桥、卸磨杀驴这种事儿,他朱元璋自认还干不出来。

想当初,就连他那个不争气的侄子朱文正,犯了那么大的事儿,

甚至都造反了,朱元璋都只是把他关起来,没要他的命。

更何况这些把自己扶上皇位、帮自己建立大明王朝的功臣呢?

二来,这些人,说白了,都是朱元璋留给太子朱标的班底,

是辅佐朱标治理天下的肱骨之臣。

大明虽然建立了,可还没到高枕无忧的时候。

北边,还有蒙古人虎视眈眈呢。

朱标还需要这些人的帮助,才能彻底平定天下,稳固大明江山。

跟大明的江山比起来,那些土地算个啥?

孰轻孰重,朱元璋心里门儿清。

可是,随着太子朱标的病重,一切都变了。

一开始,朱元璋打算立朱允炆为皇太孙。

那时候,他确实动了收拾这些勋贵的心思。

因为他太了解朱允炆那孩子了,性格太过软弱。

根本镇不住这些骄兵悍将,尤其是现在身边的这个蓝玉。

这蓝玉,除了自己和标儿,谁都不服。

万一哪天这些勋贵们头脑一热,学赵匡胤来个“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那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岂不是要拱手让人?

所以,朱元璋那会儿就想着,趁自己还活着,把这些淮西勋贵都给收拾干净了。

给朱允炆留下一个清清爽爽的朝廷,免得将来出什么幺蛾子。

可谁成想,朱允炆这孩子,竟然那么不争气!

在得知了朱允炆的真实想法,特别是知道他竟然打算对自己的亲叔叔们动手的时候。

朱元璋彻底改变了主意。

他决定不立朱允炆为皇太孙了,而是准备立眼前的朱雄英。

反正都是标儿的孩子。

将来继承大统,也没什么区别。

而且,雄英这孩子,比自己所有的儿子孙子都强得多!

这眼光,这见识,简直绝了!

最重要的是,眼前的蓝玉,那可是朱雄英的亲舅舅!

这样一来,标儿虽然病重,有蓝玉在,他的威望也能震慑住那些勋贵。

就算这些勋贵们不听蓝玉的,至少也不会因为蓝玉而造反。

这才是朱元璋一直带着蓝玉见朱雄英的真正目的。

对于一向重感情的朱元璋来说,这就够了。

自己也就不必急着对这些淮西勋贵们动手,更不用对自己过世的兄弟徐达动手了。

到时候,史书上还能留下一个“兄友弟恭”的美名,自己这辈子也算没白活。

可现在,朱雄英的一番话,却让朱元璋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这些淮西勋贵们,虽然没了造反的危险。

可按照朱雄英的说法,他们就像一群趴在大明身上吸血的寄生虫,早晚会把大明给榨干。

到时候,大明还是要完!

要是朱雄英知道朱元璋此刻的想法,肯定会忍不住啧啧称奇。

要知道,在整个明朝,宗室和勋贵的花销,可是朝廷财政最大的两项开支!

甚至到了明朝灭亡的时候,那些勋贵和宗室的家里,个个都富得流油。

可朝廷呢?

却连给士兵发饷的银子都拿不出来!

同样是大明的江山和自己的兄弟们,可现在的情况,又跟之前有些不一样了。

朱元璋的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手指轻轻地敲打着桌面。

他沉思良久,终于开口问道:

“那按照乖孙的说法,岂不是要严办那些淮西勋贵?”

朱雄英闻言,却摇了摇头。

他微微一笑,说道:

“那倒也不必如此。”

“他们,都是陪着皇帝辛苦打天下的老兄弟,没功劳也有苦劳,能不走到这一步,还是别走到这一步的好。”

蓝玉站在一旁,听到朱雄英这句话,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了下来。

在朱雄英说出淮西勋贵的时候,他就暗自捏了一把汗。

生怕朱雄英说出什么不该说的话来。

毕竟,自己也是淮西勋贵中的一员。

而朱雄英之所以说不必如此,也是因为他很清楚这些淮西勋贵们的想法。

其实很简单:

我帮你打天下,你给我荣华富贵,就这么简单。

如果能在此之外,再给子孙后代多捞点好处,那就更好了。

至于那些百姓的死活?

关我屁事!

又不是我让他们死的!

这倒不是说这些勋贵们有多坏,而是因为时代的局限性摆在那里。

在封建王朝,作为唯一最高统治者的皇帝,这些勋贵们只需要对皇帝一个人负责就行了。

甚至于,如果这些勋贵们想要为百姓做点什么好事,反而会引起皇帝的猜忌。

百姓,那是皇帝的禁脔!

这天底下,除了皇帝之外,没有人会把百姓当回事。

这些勋贵的财富、权力,一切的一切,都是皇帝给的。

在他们眼里,跟百姓没有半毛钱关系。

况且,这些人还觉得自己辛辛苦苦地帮百姓赶走了外族,不让他们受前朝的欺压。

这些百姓难道不应该感谢自己吗?

占他们一点田地,又有什么大不了的?

听到朱雄英的话,朱元璋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他紧锁的眉头也舒展了一些。

紧接着,他又问道:

“那应该怎么办才好?”

“难道就这么放任他们不管?”

“等到他们尾巴大去不掉的时候,岂不是就危险了?”

朱雄英缓缓说道:

“不这么做,并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要给他们一个机会,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到时候,提前将丈量土地的事情告知他们。”

“如果他们愿意主动归还那些侵占的土地,那么这件事,就此作罢。”

“如果这些人执迷不悟,执意不归还土地,等到那时候再严办,也不迟!”

朱雄英的声音不大,但却充满了威严。

朱元璋闻言,点了点头,觉得这个法子可行。

他心里已经打定了主意,准备找个机会,提前给那些淮西勋贵们透透风。

让他们能够主动归还那些侵占的土地。

至于那些不听话的人……

朱元璋的眼中闪过一丝寒光。

也是时候好好清算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