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极限灵植师传承(1 / 1)

在二楼,也有看守的宗门弟子守在那。

这些看守弟子除了看守传承殿,也负责收取灵石为想要获得传承的宗门弟子拓印传承。

张顽上前问了灵植师传承的位置,正好在二楼。

张顽便找了过去。

很容易就找到了传承,但看着一整个架子的玉简,张顽生出不好的预感。

这些玉简上都标着灵植师传承,可十五块下品灵石,总不会能把这些玉简全都兑换了吧?

上前拿起玉简,张顽用神识一个个扫过去。

都只能看到一部分内容,全是其中传承的简介。

张顽花了好一会,才把架子上的玉简都翻看一遍。

“原来如此,即便只是培育后天下品灵植的传承,也分成不同的流派,培育手法各不相同。”

“而且,除了培育手法的差别,后天下品灵植种类也数不胜数,这里每一份玉简,也都只记载了极少的一部分而已。”

即便如此,按照玉简中可见的简介介绍,每一份玉简中的文字,都不下百万字,多的甚至能达到四五百万字。

不要说掌握传承中的那些培育手法了,光是把其中记载的后天下品灵植的特性和培育之法记下,都相当有挑战性。

“光是看一遍就要不少时间了,全部记下,不只考验记忆力,更考验耐心。”张顽咋舌之余,也有了判断。

突破后天后,他的记忆力有所提升,但要把这些全部记下,仍需花费不少的时间和精力。

他也不可能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这上面。

彻底熟记传承中的知识这件事,只能慢慢来。

刚开始时,掌握传承中记录的培育手法和常见的后天下品灵植的特性与培育之法就好。

而彻底掌握所有后天下品灵植的培育之法这种事,想想就好,不现实。

世间灵植无数,后天下品灵植种类多到数不清。

不要说玉骨门都没能收集全全部灵植的信息,就是眼前这一架子玉简中记录的灵植,他都不见得能全部熟悉。

摇了摇头,将发散的念头收回,张顽开始思考自己要选择哪一个流派的灵植师传承。

“部分传承要求修炼相应属性的功法,否则其中的培育法门使用起来将事半功倍。”

“铜铁身功法并没有特殊属性,倒是不用担心属性相冲的问题,可也没有相同属性的加持。”

“最好选择那类不需要属性配合,普适性最佳的灵植师传承。”

一番寻摸,张顽找到三份符合要求的传承。

分别是五行灵植师、同心灵植师和极限灵植师。

五行灵植师就和五行功一样,谁都能练,也没什么特殊要求,适合普罗大众,但相应的,也没有什么特色可言,培育灵植之法属于稳扎稳打类型。

同心灵植师比较奇妙,其中有一同心术,能提升灵植师对灵植的感应,能瞬息间感应出灵植的生长状态如何,之后便可针对性培育,培育效率事半功倍。

极限灵植师则剑走偏锋,追求在最短时间里以最快的速度催熟灵植。以此法培育,不仅大耗地力、灵气,培育出来的灵植也将丧失更进一步的可能。

本来灵植培育日久,便可不断提升品级和药力,可极限培育法,大耗灵植潜力,催熟灵植的同时,也断绝了灵植继续提升的可能。

三种灵植师流派各有优劣,张顽都想要,可惜身家不允许他左拥右抱。

一番思索,张顽选择了极限灵植师传承。

相比同心术和五行灵植师传承的稳扎稳打,张顽更好奇极限灵植师的培育之法。

催熟灵植,虽然有颇多弊端,但能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多灵植,最适合前期积攒修炼资源。

同时也是一个合适的借口,可以遮掩他使用经验值提升修为这件事。

别人会把他修为提升这件事算在他通过极限灵植师传承获得了大量修炼资源上。

有此传承在手,他可稍稍放宽限制,多用些经验值提升修为境界。

做出选择,张顽拿了玉简传承,找到二楼的看守弟子,交了十五块下品灵石后,看守弟子取出一块阵盘。

阵盘上遍布密密麻麻的符文,这些符文形成两个符文圈,彼此之间又有符文链条链接。

看守弟子把极限灵植师传承放在其中一个符文圈中,又取来一个空白玉简放在另一个符文圈里。

而后启动阵盘上的阵法。

立时,符文圈上的符文爬上两枚玉简,极限灵植师传承玉简闪闪发亮,其中内容源源不断通过符文链条被复刻到空白玉简里。

持续了大约百来个呼吸的时间,极限灵植师传承被完整复刻。

传承拓印完毕,看守弟子又取出一面圆镜,让张顽面对圆镜立誓,不得将极限灵植师传承私下传授他人。

这圆镜气息强大,让张顽感到一阵压抑。

其上气息,让张顽怀疑其乃先天法器。

面对这种法器立下誓约,他若违背,以他的修为将很难抵御圆镜法器的反噬。

张顽当然不想立誓,十分希望能像获得铜铁功后天前六重功法时那样,口头立誓。

可惜,山门传承殿不比学堂。

这边的规矩比学堂要严苛些。

好在,张顽也没有外传极限灵植师传承的迫切需求。

二妹三弟那边,日后若想从事灵植师行业,让他们自己来山门获取传承就是。

而且,张婉也详细问了,只是不能外泄极限灵植师传承中的特殊培育之法,其中记载的灵植相关的知识,倒是可以拿出来讨论一二。

这份誓约,并没有太多严苛的要求。

张顽面对圆镜,在圆镜光辉的照耀下立下誓约。

随后看守弟子将拓印的极限灵植师传承交予张顽。

得到传承,张顽没有立刻离开传承殿。

他与一同前来的弟子总共请了三天假,现在才第一天而已,不急着离去。

同来的其他人也还在挑选传承,一同来,自然一同回。

张顽将传承收入纳物符后,干脆去了一楼,在那翻阅宗门收集的吴国武道界趣闻和吴国历史有名强者的人物传记。

这些典籍虽没有记载具体的修炼功法和武技,可其中也夹杂了些前人的武道感悟。

细细翻读增长见闻的同时,于武道上也多少有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