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谈判,军阀的规矩(1 / 1)

一块馅饼从天而降,啪的一声砸在自己脑门上。

饶是这时候的梅军长,已经在考虑何时驻马东瀛这样的国际事务,一时间都有点懵。

竟然还有这样的好事儿?!

一路加急。

赶到晋阳城南,大营盘镇三十二师师部的时候,正值傍晚时分。

远远望去,沐浴在夕阳下的晋阳城金光闪闪,一片祥和。

下车的梅军长眺望了一眼,又见陈富贵一帮人迎了上来,倒是不急着抬脚上前。

扭头对秦晔吩咐道:“通知炮兵旅,马上布置重炮阵地。”

两手准备。

能谈妥固然好。

如果条件谈不拢,那没什么说的。

天亮之前拿下晋阳。

要知道为了这次谈判,接到电报之后,他就已经下令停止进攻。

如果说陈柏川只是依靠这样的手段,和自己逗闷子拖时间。

自己一定会让他知道,后果有多严重!

“军座。”

“军座。”

“军座。”

“梅长官。”

很突兀的一声的梅长官,梅坚毅抬眼看去,是一位熟人。

依稀记得一个月前,两人才刚刚在临城分别。

那时,这家伙脸不是脸鼻子不是鼻子的,一百个不服气。

心里感慨着缘分真是兜兜转转,梅坚毅伸出了自己的右手:“李师长,别来无恙吧?”

这时的李维汉难免尴尬。

他急忙伸出自己的双手,带着几分唏嘘道:“梅长官,悔不当初啊。”

“呵呵,都是缘分。”

梅坚毅笑了一声,又晃了两下手,这才在一群人的簇拥下,走进了面前的地主大院。

赵次陇的情况,路上参谋长吕云台已经为他介绍过。

总结起来就是相当的德高望重。

只要他配合,陈柏川打铺盖卷滚蛋之后,晋省方方面面也不会出什么乱子!

所以见到对方候在正厅门前的时候,梅坚毅脚下快走几步迎了上去:“次陇先生,晚辈梅坚毅,久仰了。”

“梅军长,真是年轻有为。”

赵次陇上下打量了他一番,才一脸感慨的说道。

他听杨革非讲过梅坚毅年纪很轻,但却怎么也没想到,竟然会年轻到这种程度。

自己似他这个年纪,也不过刚刚考中秀才。

至于陈柏川,更是才背着行囊,东渡东瀛求学。

就这样彼此客气几句,在融洽的气氛里,双方落座之后就直接开启了谈判。

赵次陇代表的晋绥军,提出了七个条件。

第一,晋绥军现有番号不裁减,驻地不变动,作战减员的部分,要尽快补充到位。

第二,各军师旅团,四级军事主官无大过一年内不做调整。

第三,维持军队军饷经费不减不拖,按计划供应。

第四,各县民政体系,无违反律法者,半年内任官不做变动,不得无故罢黜县一级官员。

第五,保持晋省各项税率稳定,只减不增,一年内不新设摊派捐税。

第六,非战时,不强征壮丁兵员。

第七,保证陈柏川及其亲属随员生命财产安全。

军民都有涉及,核心就四个字,保持稳定。

好在加了时间限制,自己又有更重要的考量。

不然梅军长是要掀桌子的。

人事权都掌控不了,那这地盘老子不是白打了?

其他人也是有些担心的看着他,同样觉得赵次陇提出的条件有些苛刻。

尤其是军队方面不做任何调整,还得保证正常供应,这就有点欺负人了。

只是对面的赵次陇,却显得胸有成竹。

条件确实苛刻。

但算上商末川的三十二军,还有付益胜的三十五军,整个晋绥军还有四个军的建制。

自身只有一个军的梅坚毅,想要蛇吞象,条件当然要优厚。

而之所以这么做,他的目的也正是为了保持晋绥军的稳定。

不然条件不好,即使他在这里谈妥,似许君恩王秉道这些人,也不会认同。

事情一旦成了这样的局面,晋绥军必定分崩离析。

他对陈柏川说的以待时机,也就成了一句空谈。

至于之所以加时间限制……如果一年之后,晋省局势依旧稳定,欣欣向好,那陈柏川也就没有再回来的必要。

长江后浪推前浪,不说晋省,这个国家,也是时候应该交到年轻人的手里。

如果眼前的这个年轻人真有宏图大志,而不是一心只想当个地方诸侯,他想,对方一定会答应的。

就这样沉寂片刻,梅坚毅忽然端起面前的茶缸子喝起了水。

所有人的目光,也都在这一瞬间集中到了他的身上。

咕咕灌了两口,梅坚毅放下茶缸子笑道:“次陇先生,如果答应这些条件,我能得到什么?”

“我会带领全省高官名宿,联名致电江宁,推举梅军长出任本省民政公署主任。”

“陈总司令也会主动辞任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届时,所有的将领会联名通电全国,拥护梅军长继任总司令。”

“名正,则言顺。”

“日后三晋千万黎民福祉,至此就全部寄托在了梅军长的身上。”

“如果有人不听梅军长调动,别有二心,全省共伐之。”

听着这些,梅坚毅点了点头。

这还差不多。

最关键的是只要名正言顺,系统的验证倒计时,马上就能开始。

抢在新手期截止之前,三亿积分稳稳到手。

在这件事面前,其他的事情都是小事情。

想着,梅坚毅谦虚了一句:“次陇先生看重,晚辈实在是有些惶恐。”

这话一出口,双方都是齐齐松了口气。

看来大方向是没有分歧的。

“不过,对于次陇先生提出的条件,有几点我需要明确。”

“梅军长请讲。”

“第一,军队各级官长,如果有不法事,在这一年期限内,我是否有权力依律惩处?”

“第二,民政方面我要推行新政,减轻民众负重,波及到现有的利益格局,各地民政主官为此怠政,这一点算不算违反法令?”

“第三,所谓川公的财产,包不包括本省境内矿产工厂?”

“第四,川公离开晋省,能不能保证,不要再和军队有什么私下联络?”

大夏军阀的规矩他懂。

形势不利下野,不但保命,还能保证手下军队建制完整。

一旦继任者处境陷入不利,一帮旧属,必定迎回旧主。

走马灯似的来回换,主打一个皇帝轮流做。

很明显,陈柏川这个时候干脆地离开,打的就是这个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