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战略,决胜千里(1 / 1)

进攻锦县的大夏军队,强到根本不像自己认知中的大夏军队。

只从防空火力看,已经远超帝国同等规模的军队装备。

而这样的一支军队,既然喊出了要光复整个东北,那就不会只是一句口号。

现在的石元,无从判断落后的大夏,究竟是凭什么才能组建出这样一支军队。

唯一能肯定的是,对方想要控制整个东北,那在兵力上一定会有绝对优势。

这样的优势,不仅仅只是针对帝国军队。

必然也会考虑下一步东北军张逸卿的反应。

这不是战术,而是战略。

而只要洞悉对方的战略目的,那就不需要情报佐证,也不需要辽西的侦察回传。

完全可以判断出,那支还没有在辽西暴露出踪迹的华夏军队,只在兵力上,一定远高于锦县之敌。

再结合锦县之敌展露出来的实力,这支远道而来,长途跋涉的军队,装备也必定不会差。

第十五旅团两个步兵联队,加起来不到七千人。

仅靠这点兵力,又是仓促应战,根本就不可能挡住对方。

他耐着性子,仔细地把自己的分析判断说了一遍。

而庄本繁听过,眉头已经皱成了一个川字。

置在桌案上的右手,也在不知不觉中捏成了一只拳头。

“石元君,你的分析很有道理。”

“确实值得重视。”

他又想了想,转头看向还在思索中的宅三:“宅三君,立刻把我们的判断呈报军部。”

“另外附上石元中佐的应对策略。”

“把我的名字,署在石元君名字后面。”

听着这话,石元的虽然表情依旧平淡,但还是浅浅的鞠了一躬。

面露惊诧的宅三看了石元一眼,应了声是,转身匆匆离开。

这时,庄本繁也从办公桌后起身走了出来。

他满脸欣赏的看着石元,道:“石元君,如果一切如你判断,只怕仅凭我们现有兵力,很难挡住大夏军队在辽西的进攻。”

“但是获得增援又需要时间。”

“即使是军部抽调高丽驻屯军第十九师团增援,要完成作战准备,再赶到满洲,最少也需要八天的时间。”

“至于国内的援军,时间大概要翻倍。”

“所以现在我们必须考虑,如何争取十天的时间,保证局势不至于完全被动。”

“……阁下,这需要在战术上想办法。”

石元略作思索开口,然后径直走到了地图前。

他一指奉天以北的隆州。

“隆州位于南满铁路中段,是关键节点。”

“向东的永吉,距离隆州不到六十公里。”

“这两个点,又是高卢驻屯军的援兵想要火速增援锦县,必经的铁路节点。”

“而我们的对手第一阶段的作战目的,必定是要打通锦县夺取奉天,将整个辽南铁路线完全掌控。”

“唯有如此,他们的重装备才能在下一阶段作战的时候,发挥应有战力。”

“所以完全可以判断,对方这支主力的首要目标,一定是隆州。”

“拿下隆州,就能阻挡距离我们最近的援兵,从而策应其在锦县攻势。”

听着这些,庄本繁先是点了点头,随后又道:“万一他们的目标是奉天呢?”

“只要占据奉天,同样也能截断援兵。”

“而且更有利于他们在锦县的作战。”

石元很不客气的摇了摇头:“根据我们目前预判的路线,比起奉天,隆州距离他们最少近二百五十公里,即使夏季,徒步急行军都要四天时间。”

“而现在冬季寒冷,耗时会更长不说,连续的急行军也必将造成大面积的非战斗减员。”

“他们长途而来,又穿山越岭,现在运力肯定不足。”

“这种情况下,如果我是对方的军事主官,一定会选择距离更近的隆州。”

“而且隆州北慑冰城,又能和还在顽抗的冯占山呼应。”

“一旦策动冯占山反攻,整个南满铁路主干线,都会在短时间被他们所掌控。”

“只要形成这样的局面,无论是战略上还是战术上,接下来他们都会居于完全优势。”

一番话,让庄本繁看向他的目光,欣赏之色更盛。

“石元君,有没有具体的应对战术?”

“拖。”

石元莞尔很干脆的蹦出一个字:“不求歼敌数字,沿途城镇不求固守,以袭扰为主,拖住他们的行军速度。”

“只要拖下去,现在的寒冷天气,就是我们最好的武器。”

“这也是在我们兵力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最好的应战方式。”

说着他又忽然想起了什么,忙道:“阁下,第二十师团的骑兵联队,最好也能参战。”

“骑兵的速度,在这样的袭扰作战中,是绝对的优势。”

“吆西。”

庄本繁点了点头,“稍后我会亲自给室间阁下去电,争取他的同意。”

说着,他又笑道:“石元君,既然这个战术是你提出的,有没有兴趣跟随十五旅团作战?”

“……我可以要指挥权吗?”

陆军一帮狂妄自大的蠢材,没几个能入他的眼不说,这样袭扰作战方式,也很难让这些蠢材接受。

要想实现自己的战术意图,拿到指挥权就是最好的办法。

不然他跟随十五旅团行动,一旦意见相左,那还不得憋屈死?

庄本繁哈哈笑了一声:“指挥权不能直接给你。”

石元眉头刚皱,就听得庄本繁又说道:“不过,十五旅团必须完全执行你的战术,你负责监督。”

“如果他们不能贯彻你的战术,我会让天野七郎用最快的速度回到奉天。”

“谢谢阁下的信任。”

石元脸上终于有了一抹笑容。

虽然陆大毕业之后,他一直在参谋体系工作。

但作为一个军人,谁又不想沙场指挥千军万马?

……

十二月十八日,夜。

晋阳。

时近十一点,司令部的作战室里灯火通明。

消灭了一碗臊子面,梅坚毅接过秦晔递来的手帕擦拭一下,又走到了地图前。

重创敌空军的的消息早已经传了回来。

六十六师和敌接战的详情,也用几封电报,作了详细汇报。

就目前的形势看,自己耗费近两千万积分打造的这支军队,起码在装备上已经胜过了鬼子。

锦县前线的态势还是很喜人的。

要不是这样,他也不会去电,要求两天的室间,最少完成对锦县的包围。

现在南路进展,比预计的还要顺利。

但是北路的困难,却比预想的更艰难。

从察哈尔进入辽西,中间阻隔的近百公里的山区,通行难度远超想象。

再加上愈发恶劣的天气情况,配属行动的一千多辆卡车,这一路上几乎全部趴窝。

虽然部队按计划穿过了右翼前旗,不过接下来东隆州的近两百公里,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补给倒是不担心,白山黑水绺子多。

几个月前九一八刚刚出事儿,情报处就已经在这一带联络人员囤积物资。

算上宋明轩二十九军的一个师,不到八万人的部队,还随身携带着军粮。

配合着囤积的物资,支撑十天都不在话下。

只是时间延宕,这一路上麻烦也必定随之。

虽然他准备先围锦县做做文章,但能不能就此把锦县之外的鬼子兵力牵制住,心里也不把准。

就这样有些发愁的盯着地图瞧了一阵,梅坚毅一转身对秦晔道:“立刻给陈副司令发电。”

“命令他越过开通之后,兵分两路。”

“以三个师为主力,继续赶赴隆州。”

“另一个师协同二十九军三十八师,向南进逼奉天。”

没什么好办法,现在只能仗着兵力多,扩大作战范围摊薄鬼子兵力配置。

兵少,自然麻烦就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