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江防异动(1 / 1)

这一桌里面有一个领头的,是在京城大家公认的文坛泰斗,长得方面大耳大腹便便,行坐之间有一股上位者的气度,一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样子。

他们几人听说了原来的国师回大德国了,国师的职位现在空缺,昭阳女皇要招募有真才实学的新国师,他要问鼎国师的位置呢。

报幕员下去丹华上来以后,他们就静下心来,就想看这首歌的歌词有什么特别之处。

丹华今天演唱新歌就不抱吉他了,而是盘坐抚弄一架古琴。

丹华为了唱这首歌可是下了大功夫的,此前她都没有接触过古琴,是阿福建议她唱这首歌的时候要自己弹奏古琴的,古琴才能配这首歌歌唱的意境,如果抱着吉他弹奏就有些不伦不类了。

为此,她特意找了乐坊的古琴大家学习,已经学了好几个月了。

一个古色古香的云卷长桌案,一个小小的香炉摆在案首,飘出渺渺香烟。随着她自弹的简短前奏,她也缓缓地展开了歌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倚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歌曲带给人的是一份宁静,也有一丝悲伤,也有希冀,说出了有情人不能始终在一起的无奈。

一曲终了,引起了一大波掌声。

几个文人却无人鼓掌,他们被词曲的意境震撼的呆住了。

“那个来自大德国的国师,在白巾国的时日并不长,建议女皇陛下给穷人分田地分房屋,白巾国因此朝政稳定国泰民安。他辅佐女皇陛下,带领白巾国强大起来,那也是一个国师应该做的,我们当时都不重视他……”

“想不到,他,他是辞赋大家啊,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是什么意境?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谁想得到这个,还有人能做出的诗词和他比肩吗?”

另一人也赞同说:“是啊,真没有想到,那个阿福辅助女皇陛下治国,不但智计百出,兵不血刃的收回了园圃郡和龙山郡,完成了京郡的外围屏障,不可谓功劳不小……”

“但他当时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诗词流传出来,可从这首歌的歌词意境就能看得出来,他在文采方面,是个不世出的人才啊。”

一人符合着说:“兄台说的极是,咱们想不到的是,阿福大人他还是诗词大家,是世所罕见的文学巨匠啊。”

“只是咱们无缘和他结交,错过了……”

不提几人对刚才的歌词啧啧称奇,等到了杨国祥的《滚滚长江东逝水》唱出来,他们更炸锅了。

其实,杨国祥还有一首《向天再借五百年》没有唱出来,是留作以后唱的,如果这首歌再唱出来,他们还不把阿福佩服的五体投地吗!

这个滚滚长江东逝水,歌儿的歌词蓬勃大气,慷慨悲壮,让人听了意味无穷,引出了功名利禄之外的万千感慨。

回味之后还感觉得到,歌词蕴含着许多的人生哲理。

歌词由苍凉悲壮,最后变成了淡泊与宁静,把世俗的冲突攻伐,回归了田园的安逸生活。

能写出这样歌词的人,具有怎么样的胸怀,文学造诣又高到了什么层次,不用说,这个阿福就是世所罕见的大儒。

几人当时就计划,年末的时候推掉一切应酬,说什么也要去大德国见见阿福。

不提他们无缘认识阿福,后悔的捶胸顿足,赶紧的把这两首歌的歌词抄录了,京郡里外从此广为传诵。这两首歌也博得了大家的喜欢……。

阿福虽然回国了,他的大名在白巾国又一次响亮开了,是他始料未及的。

丹华的歌,后续的还有由青藏高原改变的《西陲高原》《海豚音》。

由于音调高亢,高难度的高音都是别人学不来的,这也是丹华班子的特色。

说起阿福教授丹华唱西陲高原的时候,阿福累死都唱不了那样的高音,但他有小心思,就是为了打造丹华的特殊技能,不见得别人都学不来,就想别人硬拔高音半途而废。

他教给丹华唱这两首歌,一首歌指正了许多次,强力训练丹华拔高音。

有些草台班子的歌手听了这首歌以后气不忿,在自己练习西陲高原的时候,有的还真能把这首歌的最高音拔高。可上台时候一紧张就拔不上去了,弄了个邯郸学步被人哄笑。

她和杨国祥的班子,在白巾国京城始终就排在第一位,手下的几个歌手,相比被刚招揽进来的时候的水平,也被她俩调教的更加出色。

草台班子一开始成立的时候,和别的班子是一样的,每人每天演唱两场可以得到半个金币。

后来,随着丹华班子名气的传开,有人请班子去唱堂会的邀请应接不暇。

他们把外出的堂会安排的满满的,基本是一天唱两场,第一场从十点唱到中午。第二场从中午十二点半开始唱到两点,看主家和宾客的热情程度,一般时候是两点半后才结束。

这样的话,每个歌手每天可以得到一个金币了,如果晚上在新买下来的饭馆里,不辞辛苦的再加唱一场,每个歌手又能多得半个金币。

手下歌唱的演员是比照大德国歌唱团的,人员十个左右,除了杨国祥外只有一个男歌手。

………………

那些谍探去了北国的金鸡半岛皇家码头,看到的只是炮舰机帆船,也没有别的特殊船只。

因为北国和海外南詹国有贸易的,也只有这片大陆上的大胃国,两国之间有国家层面的交往。至于北国,因为和南詹国还没有外交,南詹国的货船客船,现在还到不了金鸡半岛,也到不了团江的河道。

马佳派出的谍探,只能是扫兴而归。

谍探没有人脉,对于北国大胃国的国家高层的动向不了解,还不如江防的官兵。

京畿卫队的团江防线的付帅王峥嵘传来了消息,今年,大胃国占了地势之利,和海外东北方向的南詹国隔海相望,最近两国贸易频繁。

过去许多年,两国并没有什么外交,因为用的都是比渔船略大的海船,也不能出海太远。

海外的南詹国和星洲大陆的西环国交好,两国相比于其他国家发达,科技水平和大德国有的一拼,能够出产优质的钢铁。他们也早就有了蒸汽做功的设备,也有了发电厂。

去年的春天,南詹国得到了几台大德国的柴油机,和西环国工程师联合仿制,几个月后就仿制成功了。

但是,他们用的机械都是蒸汽做功的,要么就是用电的,蒸汽船只助推的螺旋桨巨大,还没有想到用体量小的柴油机当做船的动力。

因为柴油机机体不大,带动巨大的螺旋桨不配套。

一开始,南詹国把烧煤的蒸汽机用在了钢铁的船上,又叫做机帆船,有些也卖给了大胃国。

后来,来自大德国的客商牛山正,来到了大胃国的皇家码头,里面有个会电风焊的,把柴油机装在了已经坏了的蒸汽机底座上,还做了一个新式的螺旋桨与柴油机配套。

柴油机转速高,螺旋桨也小巧,船发动起来以后,就看出了柴油机为动力的优点。

大胃国人惊喜,把他们的所有炮舰马上就大改了。

他们的铁壳船装上了柴油机为动力,先把蒸汽机为动力的猖狂的海盗船打垮了。后来,看这样有柴油机为动力的炮舰厉害,就改造了许多货船成为炮舰,组成了海军。

他们也有了南詹国进口的望远镜,也是西环国转口来的,可不是仿制大德国的。

因为他们学习了正北方向一个大陆的科技,主要是西环国的,也有完整的工业体系。比石油刚刚应用,还在按照图纸提炼燃油的大德国石化工业强百倍。

有些方面,比如石油深加工的化纤布料,钢铁的冶炼,化肥农药,各种合金的加工,甚至比大德国先进的多。

那个大陆离着大胃国五千里以外,各方面极其先进,能够造各种船只,大型货船排水量能达到五千吨。机帆船也是铁壳的,蒸汽为动力,改造一下就是炮舰了。

他们的客船是进口了西环国的,客船也就是能游山玩水的游轮,可以装载两百多人。

北国人皇帝的大儿子接替的二皇子的指挥军队,他来到了江防的东岸,隔江看到西岸的大德国人的江防阵地和营房,总感觉如噎在喉,但他们没有海军,没有能力打过江来。

他们就给盟国的大胃国联系,许诺了大胃国很多好处,要他们大胃国的海军打击西岸的大德国军队,大德国人没有铁船和炮舰,只能是被动挨打。

一旦大德国军方崩溃了逃散了,剩下的去岸上攻击就是北国人的事情了。

大胃国有炮舰,一看这个买卖还是挺合适的,北国人还许下了许多好处,包括收缴了大德国的枪支弹药,要和他们一分为二。

大胃国皇家几年前和北国人合作吃了大亏,这次也不是轻开战端的,他们开始研究作战方案,就是对大德国人频繁试探,看看大德国人的反应,看大德国还有什么没量出来的底牌。

江防的异动很快传到了女皇这里,女皇也害怕他们忽然发动对江防的袭击,告诉江防官兵严阵以待,敌人敢来就坚决消灭。

一旦见不到大德国的新式武器,那他们就不客气的开始炮击西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