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军
,滇军
所谓督察,其实就是接管指挥。
等于是将督察的部队,掌握在张庸的手里。
间接的,也是掌握在老蒋的手里。地方军阀派系当然不乐意。
所以,肯定会想方设法阻挠的。
张庸目前督察的部队,都是后台不硬的。四分五裂的。
如东北军、川军、二十九军。都是被迫接受的。
但是滇军不同啊!滇军是完整的体系!
眼下,也就是滇军、晋军、桂系还自成一体。其他的,基本上都被老蒋瓦解了。
当然,红党不算。红党的性质,和地方军阀是完全不同的。
就是老蒋,也不敢安排自己去督察滇军。
没想到,滇军居然找上门来。
主动交出兵权?
还有这样的操作?
没想明白……
“鄯先生,你知道自己是在说什么吗?”
“当然知道。我们滇军,诚心诚意的请专员大人去督察。督察一个师,或者督察一个军都可以。”
“督察一个军?你们舍得交出一个军?”
“专员大人此言差矣。什么叫舍得交出?都是国民政府的军队……”
“别跟我扯这些没用的。说人话。”
“我们真的是诚心诚意的。报告都已经送到侍从室。不信专员大人可以打电话回去询问。”
“那好。你说。什么是一个师。什么是一个军。”
“师,就是现成的。满编。一万两千人。军,则是不满编。但是我们会凑足三万人。”
“鄯先生,你要明白。一旦督察,部队的主官,还有各级军官,都是要更换的。主官很有可能会换上黄埔系的。”
“当然明白。非常明白。专员大人无论要如何操作,我们都积极配合。”
“真的?”
张庸狐疑的看着对方。
还是半信半疑。
总觉得这件事,背后没有那么简单。
滇系,因为一直都在西南方,距离战线比较远,和中原的风云变幻也少接触。
平时主要是和法国人接触。而法国人傲慢,少和人交流。导致滇军也是如此。
结果,忽然来那么一手,张庸是真的被整不会了。
想了想,拿出一块花生糖。
自己吃独食。
一边品尝,一边琢磨。
“鄯先生,你跟我说实话,你们到底是怎么考虑的。”
“我们积极支持抗战……”
“说实话。否则,我就不理你了。也不会答应你们的请求。”
“那我直说吧。与其让其他人来督察,还不如主动请专员大人来督察。至少,专员大人不会专门针对我们。”
“哦……”
张庸明白了。原来如此。
敢情是在几个最坏的结果里面挑选一个没那么坏的。
被自己督察的部队,的确没有被针对。虽然在人事方面有所调整。但也不是非常激烈。没有一刀切。
无论是东北军,还是川军,还是二十九军,主体还是存在的。
绝大部分的官兵还是原来的。
自己没有将他们全部换掉的意思。潜意识也拒绝这样做。
当然,以后战场消耗,各地补充来的兵员,都是非常复杂的,人员结构会发生什么变化,不好说。
“你们是怎么计划的?”
“我们已经有一个师的先头部队,即将到达重庆上船。”
“你们走重庆?”
“对的。”
“好。”
张庸若有所思。
没想到,滇军居然也要走重庆。
想想也是。水路速度快。运输量大。可以迅速的到达金陵。
长江水道真是黄金航道啊,没有之一。
如果是走陆路,估计需要两个月。但是走水路,重庆到金陵,最多三天。
重庆,不自觉的就成为了水路交通枢纽了。
虽然还没变成陪都,但是它的地位,已经是越来越重要了。
之前自己投入了那么多的金钱,李伯齐应该都投入到了实处。还有贺国光也有努力。
重庆的码头,还有航运水道,应该都有较大的改善。
一般来说,在丰水期,排水量3000吨的货船,是完全可以停靠朝天门码头的。
“什么番号?”
“我们滇军的主力,184师,师长周冲。”
“主力?”
“专员大人,你可以去了解的。我保证,这个184师,绝对是我们滇军的主力。全师13000人,都是有经验的老兵。还有2000随军新兵。随时补充。”
“是吗?”
张庸总是感觉哪里不对。
滇军居然一上场就是主力?这个积极主动,实在难得。
全师算上新兵,居然有15000人!厉害了!
黄埔嫡系都没有谁这么满员。
除了一个咸鱼组成的230师。
莫非,这个184师,也是所谓的编余队伍?
除了番号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都是杂兵。都是老弱病残。
“专员大人!”
“专员大人!”
贾能淦急匆匆的赶来。
报告说侍从室找张庸。
侍从室?
张庸眉毛上扬。
难道是因为滇军的事情吗?
意味深长的看着鄯秀夫。都是高手啊!佩服!
计算的很准。
无论他们是在谋划什么。但是,很显然,老蒋上钩了。侍从室找他,多半是因为此事。
来接电话。
果然,是林主任打来的。
“少龙啊,有个事情,委座需要问问你的意思。”
“委座吩咐,莫有不从。”
“就是滇军那边,主动请你去督察。委座很高兴。已经表扬了滇军。称赞他们是国之表率。”
“主任,我已经督察很多个部队了。恐怕力有不逮……”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嘛!”
“是。我接受命令。立刻去督察滇军。”
“滇军放出来的是184师。是他们的主力。淞沪战场非常需要。”
“明白。”
张庸表示心领神会。
所谓前线非常需要,就是督促对方尽快投入战斗。
不要在路上耽搁,也不要给对方找任何借口拖延。
说白了就是赶紧上去战场。赶紧去和日寇拼命。
淞沪会战最惨烈的时候,一天打光一个师。多少部队填进去都不够的……
现在还是开始。
日寇的大量增援应该还没到。
毕竟才开战十几天,日寇的部分主力师团还没赶到。
细节不得而知。可能是先期到达的是两颗金色三角星。
人很精神。
孔武有力。
“专员。”
“周师长!”
张庸点点头。
这个周冲,给他的印象很好。
身材魁梧,一看就是猛将。如果和日寇拼刺刀,估计他能以一挑二。
就是……
好感度20
这个,似乎不太友好?
想想也正常。毕竟,自和滇军接触不多。
有想到一部分滇军军官都是彝族人。打仗很猛。是滇军里面的王牌。
恰好,这个周冲,就是彝族人。以勇猛著称。
“周师长,请坐。”
“谢谢专员。”
“相信你已经接到消息了。从此以后,你们184师,由我负责督察。”
“是。”
“你们有什么要求,有什么困难,都可以跟我说。我会全力处理。”
“专员,属下确实有一事相求。”
“你说。”
“我部为赶时间,仓促出发,以致弹药储备严重不足……”
“只缺弹药?”
“是的。”
“没问题。我给你们补充。保证你们不缺弹药。”
张庸平静回答。
装作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果然,滇军是在试探自己。给自己出难题。
滇军的武器弹药,都是非常特殊的。都是法系。就连步枪口径都是8毫米的。
其他什么哈奇开斯重机枪,还是13.2毫米口径的。
独成一系。外人很难补充。
除非是将武器都全部换掉。
或许……
滇军是想着,你们既然没有弹药补充,那肯定会给184师更换装备。
那么,换下来的装备,都是法系的,除了我们滇军自己,好像没有其他部队可以使用。于是,我们滇军白白赚一个师的装备。送出去一个师,回头又重建一个师。等于是毫无损失。却又赢得老蒋好感。
不能说狡猾。
只能说,各方信任度不高。
主要是老蒋的锅。是他自己喜欢背信弃义。
但凡老蒋有点信誉,情况都不会那么糟糕。
“给我清单。”
“好。”
周冲拿出早就准备好的清单。
上面都是各种口径独特的弹药。和国军其他部队完全不通用的。
数量其实不多。子弹才需要三十万发。
对于一个师来说,三十万发子弹,其实是很少很少的。
估计滇军自己也知道,试探可以,但是不能做的太过分。否则,就是得罪人了。
“三十万发?”张庸缓缓的问道。
“如果有最好,如果没有……”周冲欲言又止。
法系武器弹药都是很特殊的。
根据滇军的情报,金陵政府应该是没有的。
所以,他们并没有希望可以拿到弹药补充。
“我给你们五百万发吧!”
“多少?”
“步枪子弹五百万发。大口径机枪子弹五十万发。”
“什么?”
周冲完全愣住了。
还以为是自己听错。张庸说什么来着?
五百万发?
五十万发?
“我们需要的子弹比较特殊……”
“既然是我负责督察你们,自然会全力以赴,帮助你们解决困难。”
“谢专员。”
“你稍等。运输船会在一个小时以后到达。”
“是。”
周冲答应着。
内心暗暗狐疑。始终难以置信。
那么大批量的弹药,口径又独特,张庸去哪里找?
莫非,这位张大专员,真的有一些很神奇的本事?
于是耐心的等。
果然,一个小时以后,一艘运输船到达。
平平无奇。
缓缓靠岸。
“弹药来了!”
“真的?”
周冲难以置信。
不是吧?张庸真的能够搞到弹药?
“你们自己上船搬运。”
“啊?”
“注意安全。上面有很多地雷之类的。”
“是!”
周冲急忙答应着。
然后带着部队上去运输船。
顿时睁大眼睛。
天啊!
真的是满满一船的弹药啊!
不但有子弹,还有炮弹,还有地雷、手榴弹、炸药包等等。
全部都是和法系武器配套的。
尤其是那些13.2毫米机枪子弹,如假包换,都是精品。
好感度70
好感度80
数值不断飙升。
努力按下心头激动。再次回到张庸面前。
“专员,谢谢!”
“不用。”
张庸平静点头。
你们想考验我?
呵呵,就用这样的手段考验干部?
没事,放马过来!
轻武器使用的弹药,管够!
端正脸色。
“周师长!”
“到!”
“现在,弹药我已经给你补充得绰绰有余。如果你们在战场上表现拉胯,可不要怪军法无情!”
“是!”
周冲热血上涌。
弹药有了!人也有了!
他还犹豫什么?
上战场!
埋头干!
马革裹尸,不胜不归!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