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2章乡老祝愿,恩试开考(1 / 1)

诡三国 马月猴年 638 字 8天前

乡老祝愿,恩试开考

纷纷扰扰,世事无常,虽然这一段时间出了许多的事情,但是对于读书人来说,往往是书中自成一统,管他窗外春秋,唯有一事最为关心,最易牵动五脏六腑,动辄痛彻心扉的,那便是考试。

有一些人说,在唐代科举制度之前,就没有考试,或者说不能称之为科举,但是实际上,华夏最早关于考试的记载,是在上古之时,尧选舜做接班人的传说。

尧年事已高,欲选接班人,众皆言于尧曰:有矜在民间曰虞舜。尧曰:然,朕闻之。其如何?岳曰:盲者子。父顽,母嚣,弟傲,能和以孝,烝烝治,不至奸。尧曰:吾其试哉。

这便是最早的考试,考试的奖品,便是王座。

写得好,做事情也是没什么定性章法,自然不堪用……

考题没有公布之前,便先要在自己的竹纸的边缘处,写上自己的姓名籍贯等等,以作为辨别。

等全部考生基本上做完了准备工作之后,荀攸才将封存的考题拿了出来,很简单,只有两题,但是也不简单,因为其中一题是西京再赋,再进行细问,若是文章写得不错,结果讲具体事项的时候混乱不堪,次序全无,说不得就被认为是旧作,虽然不至于当成作弊来惩罚,但是也别想着得到什么好职位了。

文章么,最关键便是破题和立意,否则一路走歪了,便是怎么都掰不回来了。杜钰看了看一旁的杜梓,显然杜梓还没有想清楚题目,小脸紧皱着就像是喝了一大口山西陈醋似的,杜钰也只能暗中给杜梓加油,然后沉浸在自己的思路之中。

荀攸一路慢慢巡看,其实刚拿到这两个题目的时候,荀攸也稍微研究了一下,其实这个题目大概是分成了三个层面的,能看到整体思路更加顺畅,语言表达更为纯密。

写完之后,最后再从头默读一遍,直到确定音调和谐,朗朗上口,才细细抄到了另外一张的竹纸之上。

虽然说骠骑考试制度才进行了没几次,但是如何才是最佳的考试方式已经有人总结了出来,并且作为一种小圈子的交流,在官宦之家的学宫子弟之中流传。

按照最佳的步骤走下来,杜钰不由的松了口气,微微侧头看向弟弟杜梓,依旧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也只能苦笑着摇摇头。杜梓毕竟年龄比他小了四岁,而且父亲杜远也没有指望杜梓能够一次就能考上,这一次来主要还是杜钰自己,而杜梓多半算是积攒经验而已。

书写工具的变化,也使得华夏文字开始转变,从刀笔竹木,到笔墨纸砚,繁琐且复杂的篆体渐渐的被士族子弟所淘汰,虽然也看得懂,但是用的不多了,而简单易学比较适合毛笔在平面上书写的隶书,原本这种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下贱人的书写方式,如今在汉代却成为了基础的书写模式。

时代一直在变化,或许之前认为美的,后来就变成了丑的,之前认为是下等的,后来就变成了流行的。考试也是如此,只不过这一次的考试,对于杜钰来说还算是比较顺利,而在第二场补遗的时候,却爆发出了一些让人意料不及的事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