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6章 扬长避短(1 / 1)

诡三国 马月猴年 1647 字 11天前

扬长避短

扬长避短

等韦康带着礼单到了梅岭庄的时候,发现自己并非是来得最快的。

很显然,对于孔融子女的事情来说,也并非只有韦端一个人察觉到了其中的奥妙。

站在梅岭门外的时候,韦康略微觉得有些尴尬。周边传来的窸窸窣窣的议论声音,让韦康觉得这些人都在嘲笑着自己……

这些人真的是在嘲笑韦氏么?

其实也未必,但就像是邻人疑斧一样,有时候怀疑是不需要理由的。

重点在于即便是韦康怀疑,他都无能为力,也没有办法去查证,到了这个时候,韦康才会觉得他父亲说的对。

锦上添花,真不如雪中送炭,会更让人印象深刻。

韦端说骠骑名声日隆,这威名是有了,而且可以说是绝冠天下,但是这『恩』么,特别是在山东区域上,就明显有些不足的,因此对于骠骑来说,孔氏子女无疑最好的施恩对象,救人于水火,雪中送炭之恩啊!

送炭也是门学问。

当然肯定还有一些脑袋不开窍的家伙会表示骠骑既然有能力救孔氏子女,为什么不连着孔融一起救,这样岂不是更好?

其实转头看看梅岭庄外的这些闻讯前来的访客数量就知道了,若是真的骠骑救了孔融,反而不可能出现这么多的人。

原因很简单,在孔融身上,山东的烙印太强了,以至于谁都清楚,孔融根本无法做出任何的改变。若是孔融愿意改变,他也不会死。就算是骠骑将孔融营救出来,孔融也未必会替骠骑说什么好话,说不得还会像是之前一样,又臭又硬,表示个人恩情是个人恩情,国家大义是国家大义,然后孔融将治学的公羊又重新摆出来,大谈诸侯天子之间的等级关系云云,到时候骠骑怎么办?

重新将孔融送回去,亦或是找个由头砍了?

那么如此一来,救孔融的意义又在何处?

孔氏子女就不一样了。

孩子么。

一方面体现了骠骑博爱天下之心,另外一方面也不可能会像是孔融一样有那么多的的麻烦,简直就是完美的马骨,怒刷山东士族的好感度。

这又牵扯到了韦端所说的制一样。所以若是无心之过,倒也罢了,被人指出来了还继续去做,多少就有一些显得无赖了。

他是堂堂骠骑世子,能是无赖么?

可这不能辩,检查考较经义。

『不是……』斐蓁清了清嗓子,『孩儿就是最近读了道德经,有些不解之处……特来向二娘请教……』

蔡琰眼眸流动了一下,浅笑着,点了点头,『那伱说罢。』

『嗯……这个,人之所生,自所知见。知见之始,盖法自然。』斐蓁一边回想着,一边说道,『宇宙洪荒,天下万物,无不可法。法天地,得自然,观水而得之水,可明流通,观山而得之山,可知坚固,观禾而得禾之势,可知晓万物生长之妙,此等皆为法自然也。故可言,无所不可法,自然可法天下……二娘,你觉得这个说法……对还是不对?』

上次辩难,斐蓁就是在这里被卡住了。

这个是当时斐蓁被难住的地方,他虽然自己琢磨了一下,觉得是找寻到了辩解的答案,但是其实他心中还是没有什么底的。

『呵呵……』蔡琰轻轻笑了笑,『此言初闻有理,然则偏颇。』

斐蓁顿时就来了精神,拱手说道:『还请二娘指正。』

蔡琰淡淡的说道:『按你爹的说辞么,这叫做「以偏概全」……我记得你爹有和你说过啊?』

啊?这……父亲大人之前说过么?

斐蓁怔了一下,然后向蔡琰尴尬的笑了笑,低头拱手。

蔡琰也没有深究的意思,『法自然,重其法也。万物皆可法,然人不可法。自然而然,莫之命所常,盖法而法,莫之学所得。观山川河流者,千古以来不知凡几,皆得其法乎?天地人三者,天上九霄,地下九幽,勾连其中,乃人道是也。譬如川流,孔子见其昼夜不舍,孟子见其东西无分,皆非老子所思存也,而独法其柔弱,然则天地自然固有不堪取法者,可谓道之德乎?』

『道法自然,法可法,人不可法,道可道,人非常道。故曰大道五十,天衍四九,人遁其一。』蔡琰看了斐蓁一眼,『这样说,明白了么?』

斐蓁听了连连点头,眉飞色舞,颇有摩拳擦掌之态,『二娘果然厉害!』

『你呀,想要真的辩赢他人,首先需要读懂读透……』蔡琰笑着说道,『要不然就你从我这里搬过去的三五言辞,说完了之后那人又说新语,你又是如何能赢?』

『二娘你怎么……』斐蓁叭咂着嘴,然后有些泄气的模样。

『没错吧,我猜中了……这些题目一般人也不会说……』蔡琰呵呵的笑道,『是那家的小子?这么不开眼?新来长安的?你在哪碰上的?是在青龙寺,还是在学宫里?』

蔡琰连续问了几个问题,斐蓁见瞒不住,便是低声说道:『不是小子,是丫头片子!』

『丫头?』蔡琰问道,『是不是辛家的那丫头?哈哈,你现在定然是辩不赢她,再好好学个三五年还差不多……』

辛宪英有事没事在青龙寺找人辩论,每一次都能引来一大帮子的人围观。

前去听辛宪英辩难的那些人,自然未必是人人都能听得懂在辩论一些什么的,但是看美少女和听辩难这两件事,有时候并不冲突……

『不是辛氏女!』斐蓁有些丧气的回答道。

『哦?』蔡琰这时才真正来了兴趣,『是谁啊?』

斐蓁这才将他和孔氏女争辩道德经的事情讲了一下。

『啊哈……她比你还小,你还辩不过?!你这年读的书……噫……』蔡琰有些鄙视的看了一眼斐蓁,然后若有所思,『有些意思……我想想,嗯,过段时间,我得见见……』

『啊?』斐蓁有些不解。

『我原本以为是辛宪英……』蔡琰没好气的挥挥手,便是赶他走,『哼,好生读书去!如今连个小丫头都辩不赢,还好意思到我这来搬说辞!要是你爹知晓了不笑死你!』

斐蓁见蔡琰发飙,便是连忙一缩脑袋,立刻告辞。

蔡琰看着斐蓁离开,脸上装出来的怒色忽然消散,嘻嘻笑了两声,眼眸转悠了两下,也不知道想到了一些什么。

其实像是这些经义辩难,关键是要对于经义熟悉,同时还要保持自身的节奏,不能掉对方的坑里,否则被旁人牵着鼻子走,还怎么赢?

古人留下来的这些经义,其实可以衍生出很多方面的意思,就像是《道德经》,说是道家神仙之法也可以,说是老子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也行,亦或是治国理政的汇总策略似乎也没有错……

再加上有时候为了文章的性,采用的各种排比连珠对偶通意等手法,使得这些经文在解读的过程当中未免会因为个人的思考角度不同,而产生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

这是斐潜举办青龙寺大论,正经正解的最根本目的。因为各家注解经义都有各家的偏向,所以对于这些上古经义,需要有一个比较统一的说辞,亦或是贴近于本意的经义注解,否则类似于斐蓁遇到的这种类型的辩难,便是无休无止。

另外一边,斐蓁则是有些郁闷的往前走,一会儿叹气,一会儿咬牙,过了片刻忽然又笑了起来,哼哼的说道,『对啊,为什么要以短击长呢?应该扬长避短啊!所谓文武之道,当皆重也!文的么,现在或许,哼哼,不过武的么,嗯,自然可以跟她哥比试一二,看我沙包大的拳头……嘿嘿嘿……』

斐蓁正得意着,忽然身边一暗,一个让他非常熟悉的声音传来,『什么沙包大的拳头啊?干什么,手痒了还是皮痒了?要不你和仲康比划比划?』

斐蓁顿时炸毛,几乎是要原地蹦起来,转头一看,便是连忙立刻乖乖的低头拜见,『啊,见过父亲大人……』

斐潜瞄了一眼,然后从斐蓁面前走过,『我要去议事厅……你跟上来旁听……』

Tip:移动端、PC端使用同一网址,自动适应,极致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