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然产生出的偶然
必然产生出的偶然
中条山的道路并不多,正经的道路,在大汉当下就一条。
曹军的大营当然是当道而建,将这一条道路封堵得严严实实。
曹军并不是缺少人手的马谡,所以当道扎营就是一个必然,同时当道扎营还有些额外的好处,就是取水和运输都会比较方便一些。
中条山的这条官道,并不是汉代修建的,而是当年的秦驰道。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下令修筑以咸阳为中心,连接各地的驰道。
既然称之为『驰道』,自然是不仅要能跑马,还可以通行车辆,而车辆的大小,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马屁股的大小。车太大了松松垮垮,太小了马匹难受也容易侧翻,所以实际上秦驰道的道路标准,是由马屁股来决定的,或许就是另外一种屁股决定脑袋。
当然,经过这么多年的往来,尤其是在斐潜开拓了阴山之后,河东南北往来的贸易使得这一条原本近乎于荒废的驰道不仅是得到了修复,还得到了扩展,但斐潜也就仅仅是扩展了这样一条主要干道,并没有在中条山修建程办事的,比如像是某某优先的办事窗口,最初可能真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但是后来就会很快的变成了为了上级领导检查服务,亦或是为了什么洋大人服务,至于原本的优先么……
因为魏延已经去了冀州,曹军基本上来说已经占据了从潼关渡到陕津等渡口,于是乎在水面上的威胁几乎就没有了,也就等于是上级领导根本就不会来检查这些哨卡,加上中条山的严防死守,那么这里的哨卡也就日渐懈怠。
就像是某些弱势群体,虽然依旧有那么多的窗口,可就是没人了。
别问,一问就是下班了,人手不足了。
要等上级领导,亦或是洋大人一来,那原本没人的窗口瞬间就又有人了!
大河奔腾,日夜不息。
曹军其实已经很小心了,但是再小心也没有办法保持大半年以上依旧高规格的谨慎。
关键是中条山有曹军大营挡着。
潼关大营到中条山大营的这条线路,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应该是安全的,是在曹军的势力范围的『内部』。
对于潼关大营来说,他们更需要头疼的是那些浮桥。
前一段时间的浮冰,撞毁了不少浮桥,都要重新修复。
同时潼关大营的防御重点,依旧是在潼关方向,他们害怕潼关之内的守军冲出来偷袭,特别是破坏仅存的几座浮桥,所以曹军兵卒将防御的重点都放在了潼关这个方向上,安排了重兵进行防守。
曹军的布置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问题在于不走寻常路的司马懿和郝昭。
确实按照正常来说,两端都是自己人,都有严密防守,那么中间这一段就不可能出现什么敌军。
可偏偏司马懿带了一些羌人……
这些羌人比骠骑军都还要更熟悉河东的山川地貌,因为早些年他们就是带着牛羊到处跑。
而且如果司马懿和郝昭选择直接攻打潼关或是中条山的大营,即便是司马懿和郝昭的兵卒数量再翻一倍,也不可能如愿侵袭成功。在朱灵用大黄弩轰炸了曹军营地之后,曹军营地就已经针对这种偷袭手段做了防备,所有易燃易爆的器物都被运送到了偏后方的位置。如果不是为了集中一批物资运输到对岸去,根本就不会出现在司马懿和郝昭等人眼前!
在必然产生出的偶然,才是让所有人防不胜防。
曹军注意力都在南北两端,防守力量也重点防御这两端,于是在中间这一点上,无形当中就留给司马懿和郝昭一个绝佳的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