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最后一课(1 / 1)

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

什么鬼?

田校长你在说什么?

你确定你说的是人话?

去年理科重本线还在544分啊!

诚然,今年考得的确变态了。

但今年的考生,全国总数直接多了100万,较上一年增长了21%。

而985、211学校今年压根就没怎么扩招,总录取计划数只增长了2%。

而且,自相矛盾嘛,数学都是一样难的,文科分数线才比上一年降了几分。

理科只是多一个理综变态,怎么可能理科分数线直降50来分!

有这么安慰人的吗?!

田间笑了。

都是有脑子的,没白在石室念书。

他拿出一个本子念了起来,

“根据昨天晚上考试院的统计,

四中,理科完考率100%,文科完考率100%;

七中,理科完考率48%,文科完考率72%;

九中,理科完考率42%,文科完考率79%;

十二中,理科完考率57%,文科完考率96%;

双流中学,理科完考率55%,文科完考率91%;

绵阳中学,理科完考率38%,文科完考率89%;

……”

随着田间消息的公布,众人顿时明白了过来。

笑容逐渐开始回到了他们的脸上。

全省重点中学的理科考生,出现了大面积弃考。

那么……

这个学校估计的分数线,很有可能是真的!

陈悦的呼吸都急促了起来。

她甚至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脏在怦怦跳着的声音。

如果重点线降了50来分,自己是不是可以考虑考虑……赌赌清北?

反正有蜀大、吉大、鲁大收容。

这个念头一旦生成,便在她脑海里盘旋不去。

鬼使神差间,她瞥了一眼不远处的卿云。

卿云会填复旦……

陈悦开始心里纠结了起来。

倒不是那心里一丝一缕的情愫,而是因为……

随着卿云和秦缦缦选择复旦,她知道,班上不少人会将华亭列为首选地。

抓住破圈机会,这是人之常情。

那么,是不是燕京的机会更大了?

陈悦眼睛转了转,盘算着要不要去打听打听班上那几个直接竞争对手的口风。

不过想想后,她便放弃了。

这个时候,谁会说真话啊!

没有笑容的人也不少,都是理想大学的踩线生。

唐芊影便是其中之一。

她现在这个分数,差了华亭财经大学去年分数线整整60分。

就算是这次重本线下降50来分,她也不够。

或者是刚刚踩线。

这太冒险了。

如果在真正的意义上,完成了它们的任务。”

教室里渐渐的响起了掌声,卿云佩服的望着这位平时从来不管学生学习的老师。

前世,没有这一幕。

因为在前世的这天,这个班上大部分人都没有出现,都忙着复读的事去了。

李晓波点了点头,然后便在黑板上写下了十二个字。

以德服人、春风得意、牛郎织女。

“今天这节课,我给大家讲这三个成语。”

见台下的学生们面露不解,他笑着说,

“我知道,这三个成语,你们初中、小学都上过。但,今天我重新给大家讲一次。

不用记笔记,记在心里。”

“以德抱怨,同学们,这个成语出自孔子的《论语》,完整版是什么?谁知道?”

台下的众人笑了,异口同声的背着,“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李晓波微微一笑,“你们记住,不必温柔的对待伤害过你们的人。”

门外的黎方平佩服的笑了笑。

好的语文老师,从来不会只教课本上的内容。

“那么,‘以德服人’出自哪里?”李晓波又抛出一个问题。

语文课代表李雅丽赶紧捧场,“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原文是‘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原文意思是以良好的德行使百姓归顺、服从统治者。

引申义是以良好的德行服务于人、使人佩服。”

李晓波点点头,继续说了起来,“我下面说的话,今天出了教室我就不认了。

你们记住了,孔子,其实是身高两米二的山东猛汉。

他的佩剑,名字叫什么,史书上没有记载,杂书一说叫做‘慧剑’,一说叫做‘紫薇剑’,还有一种说法……”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脸上浮起怪异的笑容,“叫做‘大德’!”

台下的学生们听得目瞪口呆

敢情‘以德服人’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