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马后炮人人都会放啊(1 / 1)

马后炮人人都会放啊

面对自己这有时候奇蠢无比的弟子,智柳也只能在心里叹了口气。

自己选的!

不气!不气!

志大才疏,眼高手低,说的便是杨志远。

但这要分什么情况来说。

老实说,杨志远的宏观战略面前能跟上趟,眼光、格局也是中上之姿。

但是论到具体执行层面……

智柳自己也只能呵呵两声。

唯一可取的地方就是他身上那股子倔强,怎么打也打不倒的韧性。

1988年,为了拓展海外市场,智柳成立了港岛幻想。

可他随即就发现老员工干劲不足,也缺乏创新意识,于是开展了幻想的程来。”

校长王德超很是无奈的望着会议室的众人。

吵吵了几天了,一直没能达成统一意见。

今晚无论如何不能再拖了,待会各抒己见后,他准备强行表决,卖不卖给秦天川,只看表决结果。

李副校长此刻只想回去睡觉,“这还有什么可讨论的?坚决不卖给民营企业,你们谁爱同意谁同意。”

本来他就是排名最后,第一个发言也是正常。

在他看来,国有对国有,才是最正确的站位。

以后谁也对这次转让挑不出毛病来。

至于转过去后,复旦复华的死活,那是经营层操心的问题,跟他有什么关系?

眼瞅着还有一两个月就挪地方了,李副校长根本不想搭理这茬。

没得到羊肉吃,还可能反惹一身骚的事情,谁爱做谁做。

王德超眼神一转,郑副书记心领神会,紧接着发言扭转风向,

“卖谁不卖谁,这应该是市场化的选择。

同等价格的条件下优先考虑国资,坦率的说,我心里不是很赞同。

现在好比嫁女,复旦复华,从它出生的一刻起,就姓复旦,是我们复旦大学的亲生闺女。

说句不好听的,嫁给败家子眼睁睁的看着他们把女儿的嫁妆亏完,还是嫁给厚朴集团这样的成功人士?

我个人觉得,出于对复旦复华的朴素情感,大家应该开放性的去考量:

什么样的选择才是对复旦复华最好的选择,怎样才是对复旦复华最负责的态度。”

复旦复华的总经理陈叔阳,向郑副书记投来了感激的眼光。

董事长是老校长兼任的,平时根本不管事,所有的事务都是他在负责。

作为交易的对象,他只有旁听的资格,没有发言的资格。

对他而言,复旦复华转让给地方,50万以上的支出,需要上地方的办公会,这样的日子,他是真不想过。

这种效率,放在以公益性、功能性为主的国企的决策中,可能有一定的道理和存在的必要性,多方论证嘛。

但放在市场化运营的上市公司而言就根本没法做事,毕竟市场机会转瞬即逝。

做好了,是领导们高瞻远瞩的功劳,出事了,他就是背锅侠。

陈叔阳都在考虑,要是转让给国资,自己是不是干脆辞职了事。

他还曾经是复旦大学计算机系的计算中心主任,就算去不了其他企业,特么的回学校教书又不是不行。

郑副书记的话引起在场很多人的共鸣,毕竟,这个校办企业是他们一手建立起来,并看着它一点点长大成为上市公司的。

郑副书记见状,继续说着,“我希望大家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将个人的想法放在一边,个人功过是非,自有后人去评述。

而且,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是,显然秦天川出价更高,是市场化的股价上浮30%,是国资开出来的净资产转让的好几倍。

话说回来了,有这笔转让款,我们复旦大学的日子也能松快一点,

各位,健丽宝国有股转让的前车之鉴摆在眼前,不由得我们不慎重通盘考量啊!”

常务副校长许增抠了抠自己的眉毛,他觉得这事也没什么讨论的必要,

“我个人觉得,在‘校企分开’的指导精神下,转让已经成为共识,我们应该更多的考虑我们学校自身的利益。

我提醒大家一点,如果转让给地方国资,按照现在我们持有的股数,以每股净资产1.79元的价格转让,我们只能收回来1.57亿元,其中本金是8769万元,投资收益6927万元。

如果接受厚朴集团当前股价25.7元上浮30%,就是每股33.41元的价格出价,我们能收回来约29.3亿元,投资收益28个亿。

同志们!28个亿啊!可以做多少事了?!

老柳,你不是要高能物理实验室吗?

老张,你不是要光通信实验室吗?

老袁,你不是要搞蛋白质科学实验室吗?

28个亿,别说实验室,我们特么的可以立刻启动至少十个实验中心的建设!

一旦启动,只要稍微有些成果出来,国家就会配套跟进。

同志们,我们复旦大学工科弱势的地位,可以在顷刻之间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

此话一出,不仅仅是中间派动摇了,哪怕是反对派,此时脸上也松动了起来。

什么为复旦复华考虑,郑副书记的高大上正能量,对他们来说,耳朵都听起茧子了。

还是,财帛动人心。

不过,他们求的财,不仅仅是个人的财。

人,一辈子,吃喝又能用上多少钱?

对于科研工作者而言,手上充足的经费,才是王道。

有经费,做实验,出成果,功成名就,经费更多,多做实验,出更多的成果,荣耀等身。

这才是他们追求的。

会议室里,风向顿时就变了,一个个开口发言,露出了支持的模样。

甚至当场几个副校长、校长助理就为了那28个亿的分配,建哪些实验室,开始撕逼起来。

王德超笑了起来。

都特么的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贱人!

一听说有经费可以建实验中心,个个特么的都恨不得此刻就把秦天川从床上拖起来当场签约打钱。

就在王德超准备发言总结,而后启动举手表决投票环节的时候,敬陪末座的李副校长抄起手淡淡的说道,

“各位,你们是从来都不炒股的是吧?”

众人顿时呆了呆。

特么的坐到复旦大学领导班子的层面了,还炒什么股?

国内的大a股,有投资的空间吗?

这不是开玩笑嘛!

华国的股市,建立起来的初衷,就是方便国有企业上市融资、再融资、再再融资的。

其本质属性就是解决国有企业缺钱的问题,国家哪里有让你个人盈利的意思?

正经人,谁炒股啊!

李副校长也懒得和这群清高书生扯蛋,直接说了起来,

“厚朴收购复旦复华,一旦公布消息,你们猜股价会涨到什么地步?

30元?50元?还是100元?”

“100元?怎么可能!你当那些股民是傻的?”郑副书记当场就反呛了起来。

开什么玩笑,净资产每股就1.79元的股票,炒到100元!

李副校长哈哈大笑起来,“不知道你们听说过德隆系没?”

众人闻言心中一凛。

李副校长一脸戏谑的望着会议室里的大教授、大学者、大科学家们,

“德隆系的三大股票,从德隆入主后,平均涨幅1000%,10倍!”

校长助理石广勇当即反驳着,“这是德隆自己作为庄家的炒作,此后的事实证明了,炒作并不可取。”

李副校长轻哼了一声,“我的石大教授……大理论家!你摸着你的良心告诉我,你认为厚朴入主复旦复华后,股价能不能突破33.41?”

石广勇很想摔茶杯了。

让一个做宏观分析的经济学家来预测非理性市场的股价?

开特么的什么玩笑!

股价要是能预测准,经济学家都可以称为股神了!

不过最关键的问题是,石广勇自己也认为别说33.41,股价超过50元,也是很正常的。

毕竟,厚朴收购复旦复华后,带来的最重要影响便是原本缺钱的复旦复华不缺钱了。

药企,无论是研发药物,还是争夺市场,需要的都是钱。

秦天川入主复华后,钱的问题解决了,这两个利润增长点的制约也就解决了。

抛开非理性因素不谈,至少业绩方面是不愁了。

何况,厚朴本身还有药业的存在,大股东资产注入,历来便是提振股价的良方。

所以,其实石广勇也认为,股价破100,也不是问题。

见石广勇说不出话来,李副校长呵呵一笑,“诸位,我都不说股价能不能破50了。

在厚朴集团收购复华三年内,股价如果超过收购价,你们觉得,会不会有人说,我们贱卖了国有资产?”

“李副校长,可是,如果没有厚朴来收购,复华的股价根本到不了那地步。”

石广勇觉得有些蛋疼,这特么的完全是强盗逻辑。

李副校长耸了耸肩膀,“我知道啊,在坐的都知道。可是呐……

石大教授,你觉得那些屁民会在乎这点吗?他们只会以结果来倒推。

抛开事实不谈,只要股价超过33.41,从后面往前面看,我们此刻的决策就是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

这就是他们的逻辑。”

说罢,他笑了笑,“诸位,我是还有一两个月就走了的人,我可以不趟你们这趟浑水。

今天要是表决,为了让你们过会,我可以弃权,没得问题,你们也能过。

但是,同事一场,我奉劝诸位一句,不要给自己找麻烦。

你们一个个的走到今天也不容易,没必要把自己的一世英名毁了。”

说罢,全场鸦雀无声。

的确,李副校长……平时大家都看不起他的学历,但今天这番话,在很多人眼里,确实是老成持重的看法。

可是……

特么的28个亿啊!

抛开李副校长,平均博士学历、院士称号的领导班子,此刻全部内心纠结了起来。

他们第一次深刻的认识到了什么叫做‘善财难舍’!

“小李的这番见解,很是中肯!这个责任我们承担不起!我建议,明天的谈判……

对于复旦复华的收购案,我们持否定态度吧!”

思政专业出身的汪源副校长,一脸无奈的说着。

他主抓宣传,舆情这块认识的很深。

这本来就是一件正反都可以说的事情,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指责别人,是最容易的做法。

所有人其实心里都清楚,站在后世,去评价当年的事情,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毕竟当时有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

但是,马后炮人人都会放啊。

要真是后面股价超过100元,在座的,恐怕最轻的都得背上一世的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