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2章 饺子,天王老子来了都必须是蘸番(1 / 1)

饺子,天王老子来了都必须是蘸番茄酱的!

好莱坞的查理兹·塞隆可是有着“赛隆女神”的美誉,而眼前的伊曼妲赛隆,长相比起查理兹·塞隆也不遑多让。

五官精致,眼睛大而明亮,睫毛浓密卷翘,仿佛两把小扇子,嘴唇微微嘟起,带着一丝天然的红润,让人忍不住想要多看几眼。

只是肤色黑了一些,但是皮肤在阳光下闪烁着珍珠般的光泽。

好一颗美丽的黑珍珠!

而眼前伊曼妲赛隆的举止神态那种小心翼翼和忐忑,让孔子骞顿时心中涌起了一股保护欲。

他意识到,这个女孩可能因为自己的外貌和身份,在学校里并不受欢迎。

而她时不时瞥过来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渴望被接纳的神情,这让孔子骞更加坚定了要和她好好相处的决心。

他微笑着向伊曼妲赛隆伸出手,说道:“你好,伊曼妲赛隆,我是孔子骞。很高兴能和你成为学伴。”

伊曼妲赛隆抬起头,看着孔子骞真诚的笑容,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和感激。

她小心翼翼地伸出手,与孔子骞握了握,轻声说道:“你好,孔子骞,我也很高兴能和你成为学伴。”

伊曼妲的普通话口音有些奇怪,让孔子骞有些熟悉,但一时半会儿也想不起来这奇怪的口音来自哪里。

不过并不影响交流。

毕竟,他的八闽普通话,多说几句,也很容易将人带歪。

孔子骞和伊曼妲打完了招呼,邦迪教授见孔子骞的脸色并不像是作伪,貌似很满意伊曼妲,便让伊曼妲协助孔子骞去领书和布置寝室。

“为了方便照顾孔子骞和交流,赛隆小姐,你可以住到孔子骞那栋公寓里,单独给你一间。”

邦迪教授突如其来的补充,让伊曼妲啊了一声,一脸焦急的脱口而出:“教授,公寓的住宿费用我负担不起。”

孔子骞闻言挑了挑眉头。

看来,国内国外都一样。

在国内,寝室,分成了公寓和宿舍两种,而国外甚至还可能是十几种。

越是资本主义国家,其大学的住宿条件的分层便越明显越详细,那是赤裸裸的阶级划分。

见伊曼妲脸上很是为难,邦迪教授没好气地说,“便宜你了,伊曼妲,你的住宿费全免。”

说到这里,他悄悄瞥了孔子骞一眼,而后说道,“同时你在留学生餐厅的权限学校也会给你免费开通。”

伊曼妲闻言顿时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心里却升起了一抹疑惑。

她疑惑的,是孔子骞的身份。

自己享受的待遇,是学校以前从来没有过的。

只听说过学伴因为情侣关系住进了留学生的寝室里,可从来没听说过学伴可以和留学生享受同样待遇的。

达累斯萨拉姆大学虽然几十年的历史了,但寝室从来都没法满足所有的学生,资源很是紧张,很多本地学生都是走读或者校外居住。

就连欧美的留学生都只能住三室一厅的九人套间,只有来自华国的自费留学生可以享受到双人间。

不过,这个规格,是寝室宿舍,而非学生公寓,都不带独立卫浴,更没有什么厨房。

达累斯萨拉姆大学的学生公寓,是单人套间(en-suite),每个房间有独立的卫生间和洗澡间,但厨房是共用的。

通常4-8个en-suite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套公寓(c露ster Flat),多人共用客厅和厨房。

而这种公寓,费用高的离谱不说,还只有华国的公派学生可以入驻。

而公派留学生……

伊曼妲觉得自己的脑细胞有些不够用了。

她很清楚,华国来坦桑尼亚的公派留学生都是研究生阶段来学习斯瓦希里语的。

而孔子骞却是本科生,甚至事实上比她还小,按照华国的学制,只是刚刚大二。

华国公派一个学生跑到坦桑尼亚学经济学?

是她疯了,还是世界颠倒了?

而这边的孔子骞心里也是有点为难了。

他来读这个书,纯属是打酱油混学分方便回去毕业的,99%的精力还是放在工作上。

此时的他,正享受着工作的乐趣,哪里想来这里和这群黑娃挤教室的?

所以他原本是不打算住校的。

反正公司距离这里又不是很远,开车也就十来分钟的距离,有事就来一趟完事的。

但是……

望着伊曼妲那张略带紧张和期待的脸,孔子骞的心中生出了一丝怜惜。

好吧,还有一摩尔的阴私意动。

和一群大老爷们儿住在隔壁,哪里有美女住在隔壁香?

毕竟,有这样一个学伴在身边,不仅能帮助他更快地适应环境,还能让他更好地了解坦桑尼亚的文化。

反正开车也就十来分钟的距离,双向的,是吧?!

emmm……

主要是显然这位伊曼妲学姐经济条件并不好。

孔子骞甚至看得出来,当听见邦迪教授说住宿费和食堂费用免除的问题时,伊曼妲那双深邃的大眼睛里甚至亮起了光芒。

他不想让这个女孩失望,也不想让她因为经济问题而放弃这个机会。

于是,他没有吭声,只是微微一笑,和邦迪教授告别,跟着伊曼妲走了出去。

孔子骞跟着伊曼妲走出办公楼,阳光洒在他们身上,伊曼妲突然转过身来,脸上带着一丝紧张的笑容,

“谢谢你,孔子骞,感谢你选择了我作为学伴,我一定会尽力帮助你顺利渡过在坦桑尼亚的时光。”

顿了顿,她又轻声说道,“其实,进门前,邦迪教授的话,我听见了。”

说到这里,她抬起头,对着孔子骞笑了笑,“所以,真的很感谢你。”

伊曼妲知道,因为长相原因在环境中的不讨喜,她肯定不是学校首先推荐的人选。

但她也并不自卑什么。

因为她很清楚,自己其实并不丑,反而很漂亮。

或者说关于美丑的认知和定义,在各个人种之间是不同的。

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又不是只有非洲学生存在的。

她很清楚自己在那些欧罗巴留学生里受欢迎的程度,但是她更清楚那些欧罗巴留学生对她到底是什么态度。

因为她来到这个世界上,便是这样的原因。

混血儿很漂亮,这是世界公认的。

但是仅仅是认为漂亮。

在涉及到婚姻问题时,混血儿便是杂种一般的存在,特别是在那些注重血统的欧罗巴国家里,更是如此。

他们并不介意在异国他乡和一个美丽的混血女郎发生点什么风花雪月的事情,但绝不可能负责任的把混血儿给带回国去。

只会留下更多的私生子、某些病,甚至没有付清的房租账单。

她分得清好赖,眼前这个华国的小胖子,看向她的眼神,虽然也有些猥琐,但更多的是正常的欣赏。

孔子骞微微一愣,心中一暖,随即回应道,

“不用这么客气的,伊曼妲。其实我也很高兴能有你这样的学伴。

而且……

不管其他人怎么想,我个人认为,学伴,是同伴的概念,是互相帮助的关系,而不是什么一方对另一方挑挑选选的商品。

用我们华国的说法,那是挑选书童。呃……你应该理解‘书童’这个概念吧?”

伊曼妲的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似乎没想到孔子骞会这么说。

她点了点头,而后又低下头去,轻声说道:“你……和别人有些不一样。

不瞒你说,其实在来的路上,我……我一直很担心会空欢喜一场……

因为,做学伴不仅有加分,学校还会给我一笔额外的补贴,这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

孔子骞好奇地问:“补贴?为什么这么重要?”

不是他不识人间疾苦。

而是在华国,补贴和补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贴是贴补,助是帮助。

这种叫做‘补贴’的东东,通常都少的可怜。

在大学里更是如此,一般就几十块钱一个月,只能说,不无小补的概念。

伊曼妲抬起头轻声说道,“我家里条件不是很好,还有两个弟弟在念书,家里负担很重。

而我能读高中和大学一直是自己打工挣了大概80%的费用……”

孔子骞很是不解,因为在他的恶补的常识里,坦桑尼亚的基础教育哪怕是放在国际上,也是有口皆碑的,是11年义务教育。

而且和以前的华国一样,坦桑尼亚的大学实行精英教育,毛入学率不足参加高考人数的10%,能考上大学,特别是这所大学的,都是国家精英中的精英。

换句话说,能上大学的,家里肯定也不会太差。

真正穷到揭不开锅的家庭,是走不出大学生的。

怎么高中也需要挣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

这让他有些理解不能。

见孔子骞有些疑惑,伊曼妲小声的解释着原因。

孔子骞这才明白,坦桑尼亚的义务教育11年制,其实是小学7年,初中4年,并不包含高中。

但高中的费用并不高,所谓的收费如同华国一般,也是象征性的。

精英教育模式下,坦桑尼亚政府,对大学的收费也并不高。

但是,坦桑尼亚的大学生中,失学率却一直不低,每年都超过40%,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家庭经济因素。

学费确实不高,但坦桑尼亚国民经济的脆弱性,导致民众并没有太多的稳定岗位。

况且国家的教育救助机制几乎为零,一旦家里的顶梁柱失业或者工作不稳定,便会导致家庭无力供养而失学的情况发生。

当然,最根深蒂固的,便是贫穷的思维。

供养一个需要不事生产四年的大学生,古今中外,都不是一个轻松的事情。

而以初级农业、初级手工业、初级制造业为主的国家中,大学生确实稀缺,但没有这个学历,也不会饿死。

当家庭面临危机的时候,让孩子走出大学,靠自己双手养活自己,是穷人不得已的选择,也是社会舆情最主要的看法。

八十年代,华国国内很大一部分人不读高中而去读中专中师,不是没道理的。

特别是对这里的女孩子而言,求学更是艰难,重男轻女的思想在哪儿都一样。

伊曼妲算是幸运的,母亲并没逼着她早点嫁人。

当然,也是因为她的母亲,便是坦国第一代大学生的缘故。

但妇女在非洲的工作更是艰难,本就肄业未婚生子而又背负社会歧视的伊曼妲的母亲,又能找到什么好的工作呢?

无非便是打着很多份零工,来养活整个家庭。

现在伊曼妲面临的便是两个弟弟也相继进入大学,家庭开销再也无力承担的问题。

让她不甘心的,是她只有一年就要毕业了。

而此刻,做学伴的补贴虽然少,但对于她来说,完全是拯救她前途的钱,没这笔钱,她书都念不下去了。

伊曼妲话语中的坚韧和自强,让孔子骞对她产生了不少的同情和好感。

他不由自主地想要更了解她,“那你为什么选择继续学习呢?难道不想早点工作吗?”

此时,伊曼妲的眼中闪过一丝坚定,“我想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

我想走出非洲去世界看看,比如去华国当一个斯瓦希里语教师之类的。

虽然现在很艰难,但我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有更好的未来。”

孔子骞闻言笑了笑。

这个鸟语……

在华国,估计只有某些大学才有。

但是,有梦想且愿意去追求的人,很美。

他难得正经的开口说道,“伊曼妲,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的。”

而一直悄悄小心翼翼观察着他微表情的伊曼妲,此时脸上也露出了感激的笑容,

“谢谢你,孔子骞。我会努力的。”

孔子骞也没继续多说什么了,只是让伊曼妲带着他去领书。

一方面为伊曼妲的遭遇确实感到同情,另一方面他却觉得这非洲小姐姐也太单纯了些。

这么轻易的将家庭的困境说出来?

要是遇见有坏心思的人,说不定就会以此作为突破口,拿学伴换人来要挟她做些龌龊的事情。

如果伊曼妲说的全是真的,那么问题就来了。

在一个以精英教育为培养体制的国家,大学生里出现傻黑甜的可能性不能确定说很低,

但几年来通过勤工俭学考上大学的女孩子,孔子骞并不认为对方会是如此的单纯。

否则,早就被人打来吃了。

这并不能完全说明眼前的黑珍珠是有着一颗浸染印度洋的茶心,只能说,对方对自己的戒备心不小。

就和打游戏一样,对手故意暴露出来的弱点,那就肯定不是弱点了。

而是陷阱。

顺着这个思路,孔子骞倒是看明白了点。

显然,这位伊曼妲学姐,并不像是此刻她所展现出来的那般柔弱甚至带着一点儿怯懦。

而是一朵带刺的玫瑰,鬼心眼不少的。

伊曼妲的这种做法,相当于是一种条件判定。

如果自己要去利用这个点,那么一定会被她高度警戒。

但是反过来,却又从侧面证明了这位黑珍珠内心之中的良善。

如果有坏心思,这陷阱就不会这么明晃晃了。

而是会将她自己作为猎物,等着自己去挖掘。

孔子骞的嘴角露出了一丝笑意。

他,孔小胖,出了名的正人君子,绝对不欺暗室!

好吧,主要是身为初哥,他也不知道该怎么欺,就算有心也无胆。

伊曼妲带着孔子骞领书办饭卡,忙前忙后的帮他处理着新生入学事宜,两个年轻人一路上也在交流着。

“孔子骞,你知不知道,我第一次吃到饺子的时候,真的被惊艳到了。”

伊曼妲一边帮孔子骞整理着领到的书籍,一边兴奋地说道。

伊曼妲说,她最喜欢的是华国美食,开心地跟孔子骞分享着她喜欢的食物。

“那种鲜美的味道,还有独特的口感,让我一下子就爱上了华国美食。”

孔子骞微笑着回应道:“饺子确实是华国的传统美食之一,很多人都喜欢。

不过,我倒是没想到你在坦桑尼亚也能吃到正宗的饺子。”

他觉得有点儿扯蛋了。

孔子骞敢赌命,伊曼妲肯定没有吃过正宗的饺子!

绝对是要么蘸醋的,要么蘸酱油的,要么蘸芝麻酱,要么加蒜的,要么加辣椒油的!

这些通通都是异端!

饺子,天王老子来了都必须是蘸番茄酱的!

而那边伊曼妲却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自豪,

“是啊,这里有一些华国餐厅,虽然不多,但味道都很正宗。

我曾经在一家华国餐厅打过工,我还学会了自己包饺子,虽然技术还不太好,但味道还不错。”

孔子骞好奇地问,“你还会包饺子?那可真厉害。对了,你最喜欢华国的哪一种美食?”

伊曼妲想了想,说道:“我最喜欢的是糊辣汤,那种麻辣鲜香的味道,真的让人难以忘怀。

每次喝糊辣汤,我都会想起华国的街头小吃,那种热闹的氛围。”

孔子骞听到这里顿时奇了,“你去过华国?”

伊曼妲摇了摇头,“没去过,但电视上看过你们那边,感觉特别好。

达累斯萨拉姆市中心也有一个类似唐人街的地方,我们叫做华国城,是市区里最繁华的街区。

小时候我最盼望的便是你们的春节,那时华国城还有拜关公、烟花表演、舞狮、英歌舞表演,而晚上还会放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