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京都文坛震动,杏林之术,文坛之道,双绝(1 / 1)

苏云看着有几分破釜沉舟之意的黄兴泽,微微颔首。

倒也不愧是探花,确实有些造诣。

这首诗的诞生,说白了就是写的造反。

不过,他丝毫不慌。

“井底之蛙。”

留下四个字,苏云再不多留,转身就走。

也顾不上跟周无名打招呼,出了鸾凤楼。

大周的清酒,与水一样,但喝多了也有些上头。

楼里的氛围太压抑,他此刻非常疲惫,只想回唐府好好睡一觉。

看着他离开的背影,周无名没有阻拦。

到了这种时候,在场文人,第一时间并不是嘲讽他落荒而逃。

而是在思考。

那句井底之蛙是什么意思……

天字二号包厢。

周明帝盯着苏云离去的方向,看了很久。

眼神中的欣赏之意,浓郁到了极点。

他淡淡开口。

“走吧。”

明珠公主转过身,抿着粉唇,欲言又止。

“父皇……”

她也不清楚,这长安究竟是什么地方。

这事若不拿出个所以然,周明帝回到宫中,第一件事怕是便要处理苏云。

看到她一副担心的样子。

周明帝不觉有些好笑。

“果然,女儿大了留不住。”

“皇家也是如此。”

明珠俏脸微红,但顾不上其他。

“父皇,苏云他……”

周明帝摇摇头。

“朕还没有昏庸到那种地步。”

“更何况,确实有长安这个地方……”

明珠顿时好奇起来。

“那是哪里……”

“哎呀……父皇,等等我!”

……

待苏云离去之后。

鸾凤楼中的人,完全没了享乐的心思。

包括周无名。

他们都在思考一个问题。

这长安,到底是什么地方?

半晌之后,人群后方,传来一声惊呼。

“我想起来了。”

一道大腹便便的身影走上前来,穿金戴玉,锦衣玉袍,看上去便颇有家资。

见到此人,有人开口。

“还请沈兄指教。”

周无名的视线,也落在他身上。

此人叫沈三千,是京都赫赫有名的商贾。

主要做的是粮食生意,不至于富可敌国,单论身家,在大周也能排上名号。

却听沈三千开口道。

“我早年行商之时,到过大梁。”

“大梁都城,名青阳城,各位应该知道。”

“青阳城的主干道……”

“当年大梁朝堂,经历过惊天变故,景润便是从这场厮杀中成为最后赢家。”

“他的母亲,也是这场变故的牺牲品。”

“梁帝追封其母,谥号长安。”

“连带着青阳城的主干道,也改了名。”

“就叫长安街。”

一番解释。

在场之人无不哗然,在这个前提之下,再去揣摩那首诗。

立意便又上升了一个档次!

大周之兵,占尽长安街……

苏云当真敢想!

此等豪气,几人有过?

本来还想借此,治苏云与死地的黄兴泽,完全瘫软在地上。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他的发难,反而没对苏云造成半点伤害,反而让他的形象,在众人眼中更高大几分。

此刻。

他成了真正的小丑。

周无名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嘴角止不住上扬。

他很确信,自己这绝对是捡到宝了。

“来人!”

旁边的侍卫走上前来。

“在。”

“刚刚我说过什么?”

侍卫早就将他的话牢记耳中。

“诗会夺魁者。”

“黄金三百两,入太学。”

二皇子点点头。

“去准备吧。”

“是!”

随着周无名离去,鸾凤楼中,逐渐安静下来。

老鸨站上台。

“各位客官,鸾凤楼诗会圆满结束。”

“今日所有菜品酒食,全部半价!”

那些文人墨客,本来唏嘘的神情,这才恢复些许。

所有人心中,都明白一个问题。

之前治好公主,并未掀起太大波澜。

今夜之后。

苏云之名,必然响彻京都文坛!

那首诗……将流传千古。

……

深夜。

养心殿。

周明帝端坐于木案之前。

面前放着一张宣纸,正是苏云亲笔。

“诗是好诗。”

“字也是好字。”

“此子莫非真有文坛大才?”

思量之间,身后响起魏公公的声音。

“陛下,您交代的事情已经办妥了。”

“西厂厂公赵无极求见。”

周明帝点点头。

“准。”

话音落下。

一道消瘦身影凭空出现,如同鬼魅一般,来到周明帝近前。

此人面色苍白,五官清秀,若久病之人。

眼神却如鹰犬般敏锐。

“臣赵无极,参加陛下。”

“起来吧。”

周明帝无喜无悲。

“说说吧,查到什么了?”

赵无极摇摇头。

“西厂六百厂卫,全部出动。”

“苏家、唐家。”

“百年以来,事无巨细,全部查了个清清楚楚。”

“苏云就是苏云,并无任何特殊之处。”

“目前,有三大疑点,毫无头绪。”

“其一,苏云生母,死的蹊跷,唐家败落也并不寻常。”

“这一点,西厂目前没有发现任何蛛丝马迹。”

“疑似有皇家子弟,亦或朝中大员参与其中。”

唐家。

听到这,周明帝眼神有几分波澜。

“继续。”

赵无极面无表情。

“其二,苏云来历清白,此前并未深造医术。”

“他的医术,就仿佛忽然间出现。”

“其三,西厂厂卫,进行过比对。”

“苏云此前所留字迹,与眼下这首诗,笔记并不相同。”

“他此前,也没有展露出半点文道天赋。”

“跟医术一样,都是凭空出现。”

“臣将京都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出其中缘由。”

周明帝陷入沉思。

“有思路吗?”

赵无极眉头紧锁。

他当差这么多年,一路走到今天,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怪事。

“臣能想到的,便只有一种。”

“文道所言,名曰开窍。”

“民间所言,名曰文曲星下凡。”

周明帝一阵嗤笑。

“他还真成诗仙了?”

斟酌片刻,他隐去所有情绪,点点头。

“这样也好。”

“大周文坛始终不温不火,朕和大周,也需要这样一位诗仙。”

“去吧,你亲自出马。”

“保护他的安全,他的一切情况,时刻向我汇报。”

赵无极一拱手。

“是!”

……

当晚。

鸾凤楼之事,便在京都彻底传开。

苏云之名,映入所有文人耳中。

苏府,书房之中。

苏世仁披着长衫,披头散发,仿佛老了十几岁。

他一把将桌上的纸撕碎。

“杏林之术出神入化。”

“一首七律冠绝鸾凤楼。”

“苏云……这个小畜生!”